1806年6月,唐俄在汉堡签订《汉堡条约》,最终结束了持续近三年的巴尔干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奥地利帝国消失,德国吞并了奥地利德意志区,匈牙利独立。南斯拉夫王国在巴尔干建立起来,也算是一个大国了,不过其内部纷争仍没有解决,埋藏着隐患。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彻底宣告灭亡,保加利亚和色雷斯相继成立,而色雷斯实际等同于大唐的海外领。土耳其的内战仍在进行中,大唐和欧洲国家秉持禁运的态度,不明显支持其中任何一方。俄罗斯同样遭受重大打击,不仅丢掉了整个西伯利亚,甚至还损失了近十万兵力,本身好不容易建立起的工业也被毁坏超过百分之三十。
大唐也不是没有付出代价的,摧枯拉朽的战争成果,使大唐在这一年超支了大约百分之四十的军费。实际花费比整个巴尔干战争中其他所有国家加在一起还要多,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当然大唐所得也是巨大的,中瀚海省和西瀚海省相继成立,在中亚大唐则成立玉兹省。数百万平方公里的新入国土短期内是产生不了什么效应,但是长期来说都是给子孙后代留下的财富,无法衡量的巨大财富。
第879章 亚欧大陆桥
对大唐来说,西伯利亚虽然面积广阔,资源丰富,但仍旧不可能是大唐主要的移民目的地。条件比西伯利亚更好的地方实在太多,唐人也相对更倾向于更加温暖和基础建设较好的一些地区。这也是一个难以避免的问题,另一位面中的国家,开发的方向往往是固定的,因为他们就有这么些地方。沙俄会开发西伯利亚,美国会开发西部,巴西会开发内陆高原,都是这个道理。可大唐能够开发的地方,似乎太多了,就算是挑挑拣拣找重点,也是比较难权衡的。
不过,大唐不可能就这样把西伯利亚扔在那儿不管。基本的开发还是必须要做的,小范围内经营一些高价值的矿产,还是有利可图的,而且还可以凭借这些工矿发展的优势,逐渐地兴起城镇。
开发内陆地区当先要做的,就是交通建设。在《汉堡条约》正式签订之后,大唐交通部就推动了一项重大项目——亚欧大陆桥。
实际上大唐在之前就已经规划推动三条横贯亚欧大陆的铁路的建设,亚欧大陆桥的建成,将极大有利于内地地区的开发和大唐各地的沟通和商贸往来,令大唐更好地控制庞大的国土。
第一亚欧大陆桥明显的意义就是控制西伯利亚地区,现在也是大唐称呼中的瀚海地区。这条铁路沿线之地也都比较荒凉,几乎是没有什么城镇的。大唐也指望铁路的修建能够使得至少铁路沿线可以出现一些城镇,辐射管理广袤的西伯利亚地区。
这条铁路东起海参崴,然后向西北来到哈尔滨,经齐齐哈尔进入西伯利亚,途经赤塔、乌兰乌德、伊尔库茨克等现在要么不存在要么就是一座城堡的地方,顺准噶尔山的方向经过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新西伯利亚、鄂木斯克、秋明,抵达叶卡捷琳堡。到这里尚且都是大唐的领地,不过如果继续修建的话,就要经过其他国家的国土了。大唐计划中,这条铁路是要通过莫斯科、明斯克、华沙、柏林,终点是荷兰的鹿特丹的。
不过就现在大唐与欧洲所处的微妙关系,一时半会儿可能推进这条铁路完全横贯大陆,并不会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倒是大唐现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开发西伯利亚,所以先修建国境之内的部分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在西伯利亚尚有不少俄罗斯人的存在,大唐会将他们遣送返回俄罗斯欧洲本土,并不会给他们核实身份,让他们入籍大唐的。
第二亚欧大陆桥已经建成了一部分。这条铁路有一些类似于另一位面里的第二亚欧大陆桥,不过有些路段并不同。它的起点同样是江苏连云港,经过徐州、郑州、西安、兰州抵达乌鲁木齐。这条路段在大唐完成华夏统一之后的几年内已经修建完成了,因为准备比较早,很多铁路实际上已经建成通车了十多年。
乌鲁木齐经阿拉山口这一段还没有修建,大唐在计划中是准备将这条铁路修到另一位面中阿拉木图所在的位置,现在这座城市尚不存在,但显然她是有希望发展成中亚重要城市的。再往西就跟另一位面的第二亚欧大陆桥不同了,这条铁路将往西南方向,经比什凯克,再经塔什干、撒马尔罕,继续延伸经土库曼纳巴德、马什哈德、伊斯法罕、巴格达,最后进入属于法国殖民地的叙利亚,经大马士革,最后来到大唐天方海外领地中海沿海城市海法。
这条铁路线的实际价值比第一亚欧大陆桥更大,陇海线在国内的重要运输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内地的甘肃、陕西、河南等省,都可以通过这条铁路进行贸易,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更西北地区的经济建设更离不了这条铁路线。至于进入中亚之后,这条铁路同样可以让大唐更好的管理中亚地区。无论是从经济繁荣还是军事后勤运输方面,第二亚欧大陆桥的作用都可以说是战略级别的。
同样这条铁路也可以沟通西亚波斯、天方等地的发展,大唐会修建铁路支线与这条铁路相连,如同毛细血管沟通主动脉,这样一来西亚中亚落后地区的贸易和交流也能频繁起来,成本降低迅速。这条铁路会经过现在尚不属于大唐的浩罕汗国、布哈拉汗国和希瓦汗国,不过用不了多久,这三个韩国也将跟哈萨克汗国一样最终被并为大唐的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