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深沉老辣的卡尔一世毕竟带兵多年,虽然对于德军还有一定顾忌,但是却极为尽职专业,会打好自己指挥的每一场战斗。在带领先锋部队抵达之后,卡尔一世立即着手安排数个步兵团,发起抢渡作战。
普军在初次作战中并未尝试在宽度在1-2哩的易北河上建设浮桥,这显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即便易北河的水文条件比较好,流速并不快,但要完成一条上千米长的浮桥,对于在这方面并没有多少特长的普军来说难度很大。所以普军能够利用的只有易北河上的一部分渡口。德军当然不傻,在他们进驻易北河之前,就已经破坏了河对岸的所有渡口,这个行动得到了当地居民的广泛支持。甚至一些以摆渡为生的从业者,也积极地支持德军的行动,亲手将自己的渡口和船只焚毁了。
这也使得普军在准备发动进攻的时候,面临了一个十分尴尬的情况,那就是他们难以在河面上架设浮桥,同时又缺少渡口和船只进行渡河。一条易北河就这样将普军生生地阻拦在了东岸,上万的普军只能吹胡子瞪眼。
卡尔一世下令他的士兵们开始伐木建造简易的舟船,用于渡河。原本卡尔一世还想征召当地的农民和船工们进行协助,可是在普军抵达之前,当地大部分人都已经逃离了这一地区,德军将这些民众带到了河西岸,完成了一次坚壁清野,这使得卡尔一世的普军部队很难在河东岸得到补给,也不能利用当地的人力为他们服务。就连打造舟船这样的事情,都得让普鲁士的士兵自己去做。为了避免出现麻烦,普军的造船行动十分低调,尽量不被德军发现。
不过,卡尔一世还是低估了德军的能力,德军在整条防线上兵力虽然不足,但是却有大量的革命群众的支持与帮助,大量的革命群众就在河岸边上,潜藏着进行侦察。普军的造船行动没有逃出群众们的眼睛,并迅速汇报给了前线坐镇的尤利乌斯将军。
尤利乌斯在得知这一情况之后,立即做出了反应。他调动了德军第三师108团的炮兵营,也是装备了原唐军使用的105毫米榴弹炮的炮兵部队,在普军的造船地点对岸建成了炮兵阵地,18门榴弹炮立即开始对普军造船地点进行轰击。
突如其来的炮击打懵了普军,士兵们不得不放下各种木料和已经半成品的船只后撤。卡尔一世希望普军的炮兵能够对德军炮兵进行反击,但是却被告知他们无法做到,因为隔着河对射的情况下,平均射程只在三四公里的普军炮兵,根本是射不到在西岸距河岸三公里位置上设置炮兵阵地的德军炮兵的。而且如果他们要在东岸设置炮兵阵地的话,那么也直接在德军炮兵的火炮笼罩之下,必然难以作业并造成损失。
卡尔一世也并没有想到德军的反应如此迅速,而且良好地利用了射程和火力的优势,破坏了普军的造船行动。整个炮兵坐镇的射程半径内,普军难以立足,被德军形成了真空。
第572章 莱比锡战役(四)
其实易北河战场上,普军最为尴尬的一点就是远程火力的不足。易北河是欧洲大河,宽度比较大,这不仅给渡河带来了麻烦,而且在进行火力掩护的时候,也造成了不小的困难。卡尔一世所统领的四万多普军部队,看起来规模十分壮盛,但在火力上却远不及德军的程度。
固然此时的普军比另一位面中的自己,武器装备上已经先进了半个世纪,而且火炮的比例也大为提高了,但数量上也只有六十多门,其中大口径火炮的数量也比较有限。普鲁士在这些年内一共向大唐进口了20门130口径的榴弹炮,卡尔一世的部队中装备有12门,而这12门唐制榴弹炮,也是普军唯一可以威胁到对岸武器。其余的火炮有一部分是进口的唐制70毫米野战炮,更多则是普鲁士自己铸造的火炮,甚至有几门还是拿滑膛炮来凑数的。
显得并不怎么正规的德军,防守易北河防线的仅有德军一个不满编步兵师以及两个国际纵队的大队,但火炮的数量却是卡尔一世率领的普军的四倍之多,拥有二百四十多门轻重火炮。这些火炮基本上都是早期唐军使用的制式武器,包括60迫击炮、81毫米迫击炮以及最经典的105毫米榴弹炮,都不是大唐用来骗钱的外贸武器,而是真正的唐军的硬家伙。
郭新也亲身来到了易北河的防线,视察德军在这里的防御。对于德军的火力他其实并没有太多的信任,除了来自德意志兵团的老兵组成的专业炮兵,德军中还有一部分炮兵没有经受过太多训练,整体的作战效率和命中能力都略有不足。郭新虽然不在唐军中领兵,但是对唐军的改革和配置也是十分熟悉。唐军在火炮上已经提升了一代,现在唐军炮兵使用的迫击炮、榴弹炮都是在原来穿越带来的火炮基础上进行改进的,性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而且在编制规模上也有进一步地提高,比如原本唐军步兵连编制是编制两个步兵排和一个火力排,而现在唐军步兵连已经扩充到了三个步兵排和一个火力排,而且步兵班的火力也随着突击步枪化而逐渐增强。步兵营编制上的机炮连也得到增强,2个机枪排装备12挺勃朗宁重机枪,2个迫炮排装备6门81毫米迫击炮。最后旅属的炮兵团,则拥有三个各装备18门105毫米榴弹炮的炮兵营,以及一个装备155毫米重炮营。
此时德军的火力配置,大体跟建国初期的唐军火力水平是类似的。所以即便兵力上要逊色普军很多,但在火力上存在巨大优势,这也是为什么布吕歇尔认为自己能够凭借弱势的兵力来阻挡住普军的强渡攻势,人力不足用火力来补,也是唐军一直以来的作战理念,被布吕歇尔从大唐军队中带到了德意志来。
尤利乌斯少将在郭新面前还是毕恭毕敬的,现在德军的整个军官体系,基本上都是从德意志兵团中平移过来的,尤利乌斯原本也只是个上校团长,不过由于表现出色,直接被提拔成为了少将,带领一个师的兵力。而面对郭新这个在唐军内部名气也很大的人物,虽然军衔是平吉的,但尤利乌斯也是做足了下属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