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白话仙佛奇踪 洪应明 4655 字 1个月前

【提要】认为人在迷时如同做梦,不知自己不悟,悟后才知自己迷时的实相

寻牛须访迹,学道访无心。迹在牛还在,无心道易寻

【提要】牛丢失时顺着牛的脚印可以找到牛,学道者应遵循“无心”(无念)的准则达到觉悟。强调“无心”在修行解脱中的作用

文益禅师一杂菡萏莲,两株青瘦柏。长向僧家庭,何劳问高格

【提要】僧家道行,看秀莲瘦柏可知

同安禅师枯木岩前差路多,行人到此尽蹉跎。鹭鸶立雪非同色,明月芦花不似它

了了了时无所了,去去去处亦须呵。殷勤为唱尘中曲,空里蟾光可得么

【注释】“鹭鸶”,白鹭。白雪与白鹭虽同白色,但又有不同。明月与芦花虽色相近,但与白雪白鹭的情况又不相似

【提要】天下事,同中有不同,相似处又有不似,追究下去永无了结之时,揭示玄妙亦应受呵责。莫如听唱“玄中曲”,观空赏明月

云顶山僧闲坐冥然圣莫知,纵言无物比方伊。石人把板云中拍,水女含笙水底吹

若道不闻渠未晓,欲寻其响你还疑。教群唱和仍须和,休问宫商竹与丝

【注释】“石人”,当为采石人。“水女”,当为渔家女。“比方伊”,当为近处之他。“渠”,他

【提要】静坐之中,虽言一切空无,但仍可闻石人击板、渔女吹笙之声。实则山间景色与音声依然,莫若和其声而唱之

丹霞和尚识得衣中宝,无明醉自醒。百骸虽溃散,一物镇长灵。知境浑非体,神珠不定形。悟则三身佛,迷疑万卷经。在心心可测,历耳耳难听。罔象先天地,玄泉出杳冥。本刚非锻炼,元净莫澄渟。盘泊轮朝日,玲珑映晓星。瑞光流不灭,真气触还生。鉴照崆峒寂,罗笼法界明。解语非关舌,能言不是声。绝边弭汗漫,无际等空平。见月非观指,还家莫问程。识心心则佛,何佛更堪成

【注释】“衣中宝”、“一物”、“神珠”,皆喻自心本性(佛性)。“三身佛”,指法身、报身、应身(化身)

【提要】此讲若能识心见性,即可觉悟成佛,自身本性虽可历经百身(指轮回三世),但永不改变。它先天地而生,坚不可摧,明净光亮,是生命的根本

修道者应直探本源,识自本性

通智禅师真我本有,迷之而无。妄我本无,执之而有

【注释】“真我”即“真心”,指心之本性(先天所秉佛性)。“妄我”指“妄心”,谓平常受情欲烦恼染污之心

【提要】众生本有真心,因不悟而谓之无。妄心本无,因迷而认为有

若要了心,无心可了。无了之心,是名真心

【提要】谓真心永恒存在,实指所秉佛性长在

真妄交彻,即凡心而见佛心。事理双修,依本智而求佛智

【注释】“本智”即“根本智”,也称如理智,与真如相应认为一切现象平等的智慧

【提要】真心不离妄心,而通过妄心可见真心(佛心)。既重佛理,又重事修(坐禅、做功德等),依据根本智而求得到佛的智慧

崇化赟师印空印泥印水,平地寒涛竞起。假饶去就十分,终是灵龟曳尾

【注释】“印”,当为印证,与禅宗常讲的“印可”之“印”同义。“灵龟曳尾”,当即《庄子·秋水》中所说的“神龟曳尾。”其文意是,楚国把死已三千年的神龟藏于庙堂之上,庄子曰:“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认为龟活着爬于泥中,比死后被人尊贵好得多。“去就十分”,当为印证中发现的偏差或多于或少于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