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问渠哪得清如许

那日晚些时候,十四阿哥又差人送来了一支湘妃竹笔杆的狼毫,瞧着跟自己送他的那支差不多。好吧,其实对闵敏来说,就是一模一样。但是她还是知道,这一支和自己日里送他的那一支,是不同的。

想到十三阿哥也提过十四阿哥心思别有一番细腻,闵敏到了这个时候才稍微有些感觉。她想,大约是十四阿哥觉得自己把皇上赏的笔送给了他,若是以后皇上问起,自己交代起来颇为尴尬,所以才命人送了一支一样的过来。

闵敏觉得自己耳根微烫,莫名觉得有些好笑。这种心旌荡漾的感觉,到底是心动呢,还是感动,无奈真是有些分不出来,或许,两者皆有吧。

不自觉的把手腕抬了起来,这镯子带了有一阵子了,比初时更显温润柔和。闵敏望着它的眼神也渐渐柔和起来,之前已经有过的念头再次浮上心头,或许,活的比较长命的十四阿哥,真的会给自己一个相对安稳的结局吧。

……

过了上元节不久,康熙又颁了几道整肃官场的旨意。闵敏听他老人家着令四阿哥去跟进的那些吩咐,觉得都是些得罪人的差事,譬如追缴江苏藩库亏空啦、约束八旗亲贵子弟投机倒把影响粮市啦、限制官员升迁啦。四阿哥倒是从头到尾一副波澜不惊的模样,乖乖领命而去。

反而是康熙瞅着他的背影来了一句:“这些事情,大约只有老四不觉得为难吧。”

在接近权力中枢且和康熙越来越亲近之后,尤其是康熙时不时地会问些闵敏对朝政的见解,使得闵敏陷入了一种对康熙说的每句话,都会忍不住去揣摩以及去和自己所知的极为有限的历史彼此对照来看的行为怪圈。

所以,当她听到这句话的时候,脑子里即刻条件反射一样的窜出来许多问题。譬如是因为康熙不喜欢四阿哥所以不怕他为难吗?还是说康熙觉得四阿哥终年拒人千里之外的样子,会让那些贪官污吏无隙可乘?或者是觉得这些案子牵扯到的人,和四阿哥都没有什么交情所以无所谓……只可惜,尽管在御书房呆了好几年,碍于自己的历史知识实在是单薄,再怎么猜,也猜不出一个结论来。

当然,还是有些是和自己有关的。那就是康熙下令二月启程前往五台山,会带自己一起去,然后点了几个阿哥随驾,其中还有有以圈禁之名游离在权力中心的十三阿哥。

让闵敏觉得意外的时候,计划随行的皇太子、八阿哥、十阿哥和十四阿哥,都不曾有什么讶异,反而是三阿哥的嘴角微微抽了抽,有一种让人本能的厌恶。说来也是奇怪,闵敏对三阿哥和他的额娘荣妃,总是有些讨厌。或许是因为晋嬷嬷的事情,也或许是因为自己当时几番受到各式算计的缘故,反正就是两看生厌的感觉。

不过无所谓了,反正不论过去将来,闵敏都没去过五台山,这次康熙又带了沁儿一起,自己素日里的功夫又省了一半,可以多得些空散散心,也挺好的。

这一趟出来,路上并不觉得赶。天气也一天天的暖和起来,一行人都很是舒服放松。就连从紫禁城到畅春园都板着脸的康熙,脸色也好看了许多。大老板舒坦了,下头的人才有好日子过,不是吗?

这一天,才到下午闵敏又被魏珠放了假,于是一个人绕到了营地的后头。那里有一片小树林,刚刚萌了新芽,嫩绿嫩绿很是好看。闵敏提了一壶茶,取了一本徐霞客游记,席地而坐,开始享受自己的一人时光。

才翻看了几页,一个人影从树丛的后头绕了出来,直接的坐到闵敏身边,真正把她吓了一大跳,茶杯都被碰翻了:“十四爷!”

十四阿哥笑笑,一手按住了正要起身行礼的闵敏的肩膀,一手扶好了翻掉的茶杯,笑着说:“你看什么呢,这么入神?”

闵敏本能的躲开了肩膀处十四阿哥的手,往另一边挪了挪屁股,才合上书,递到十四阿哥跟前。

“徐霞客游记?”十四阿哥瞧了闵敏一眼,“早听说你得了空,做的最多的事情,便是读书了。就想着,你到底在读些什么东西,前次瞧见你案上摆了一本梦溪笔谈,后来又见过一本尉缭子,今天居然又在看徐霞客游记,你读的还真是杂啊。”

闵敏笑了笑:“不过打发时间而已,取了哪本是哪本,随便读读。只可惜奴婢见识有限,都是一知半解的,实在是精益不足。”

十四阿哥转过脸,认真地瞧着闵敏说:“幸好你精益不足,若是都能得其精粹,那岂不是要去考状元了不成?”

闵敏道:“读书也未必一定要求取功名的,只是想借别人的见识,多看些多听些罢了。这本徐霞客游记还算易读,像之前那本尉缭子,真是读过好似没有读过一样,那也是难受。”

十四阿哥道:“你还想读通尉缭子?爷都还不曾通读呢!”

闵敏道:“也不是一定要读通,不过好奇罢了,想知道里头说的都是些什么。可是只能对这书说,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向沟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