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
谈判?
关兴都出现了,还谈个屁啊!
就算是真的按照关兴的名单把人给拉来了,你觉得关兴就能谈了?
要知道,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啊!
更何况,关兴的名单之中,哪个不是吴国的肱骨之臣,真要交出来,哪怕是其中的任何一个,恐怕吴国内部都将彻底地分崩离析。
因此,吴王不仅不能把这些人交出来,甚至短期内,把这些人派到荆州方向都不行。
万一出现什么意外,哪怕只是死于战场,恐怕东吴内部都会谣言满天飞。
而这,也正是马谡要关兴承认了自己的身份,并公布这份名单的原因。
无他,这份名单除了是当年东吴偷袭江陵的“始作俑者”名单之外,却也是东吴之中少数能打的将领名单。
没办法,当年为了能一举击败关将军,孙权几乎是将他全部的身家给押了上来,自然,所派出的将校都是一顶一的名将之选。
也就是说,随着关兴将这份名单公布,不管是出于保证这些人的安全的考虑,还是为了应付内部的舆论问题,孙权暂时都只能将这些人留在江东。
这样一来,孙权能派到桂阳郡的将领不说一定都是废物吧,但肯定是要比名单里的将领们要好对付。
当然,除非孙权敢大胆启用诸葛瑾。
是的,当年谋划江陵、偷袭江陵,都没有诸葛瑾的事儿。
什么,为什么没有诸葛瑾?
不说诸葛瑾自身的操守和对蜀汉的态度,以及对偷袭的看法等问题,单单作为丞相的兄长,即便孙权再怎么信任诸葛瑾,也是不可能让他提前知道偷袭之事情。
而诸葛瑾,也算是此时孙权手中为数不多可堪一用的大将,能文能武的那种。
可事情坏也就坏在了诸葛瑾的能文能武了。
东吴现在内部是个什么情况,说是一锅烂糊粥也不为过。
孙权身边本就缺人,怎么可能放任诸葛瑾这样的大大才离开自己的身边,更别说诸葛瑾父子还掌控着建业附近的兵权。
相对于桂阳郡的得失,孙权显然更加在意建业和自身的安全。
而出于避嫌的考虑,诸葛瑾也没法向孙权主动请缨,留驻荆南。
这样一来,在排除掉陆逊等能打的将领之后,诸葛瑾也顺利被排除在外,孙权能用之人真的不多了。
如此,马谡才好在这荆南之地,展开他的游击战法。毕竟,这是一套全新的战法,因此在初步摸索阶段,接触的敌人自然是越弱一些越好。
当然了,马谡的这份深层用意,别说是孙权了,就连诸葛瑾也必然想不到。
从诸葛瑾的视角来看,关兴的举动,更像是在宣示蜀汉对荆州的势在必得,也更是借机向荆南各郡施压。
毕竟,随着会场的情形被传播出去,荆南的各郡很快就会得知,汉军即将到来的消息。
人心惶惶之下,这仗还没打,恐怕就已经要输了。
想及此处,诸葛瑾也是有些懊悔地在心中叹息道:“何苦来哉!何苦来哉!”
明明蜀汉的态度早已经说明了一切,自己还是不远千里地往返,想要寻求一个所谓的结果。
可最终,历经千辛万苦,得来的,却只是一个苦果,还是吴国不得不独自吞下的苦果。
当真是“自作孽,不可活也”!
说实话,此时的诸葛瑾是真的有些颓唐了。
任谁在付出了全部努力之后,还是得不到一个好的结果,都会颓废。
但强者与弱者的区别就在于:强者会在得到结果之后,不管好与不好,都会很快消化掉结果,并根据结果,转而进入下一个场景,开启下一次的努力;而弱者,只会沉湎于或好或坏的结果之中,不能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