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与吴谈判的用意

于是,在不断的努力下,即便是苦果,也还有着改变的可能;而在不能自拔的沉湎之中,即便是好的结果,也终究会变质腐坏。

显然,诸葛瑾就属于前者。

面对谈判失败的既定事实,诸葛瑾只是难过了一瞬,却并没有就此自怨自艾。

深吸了一口气,将微微垂下的头颅重新抬起,转过身,在面向他的下属们之时,诸葛瑾已经恢复了原本冷静而睿智的模样。

随即,诸葛瑾也是开口对众人稍作安慰,道:“此次谈判已然破裂,所因皆在本使身上,与诸位无关。”

虽然只是简简单单的安慰,但可不是所有的领导都会有这样的胸襟。

不过,这或许也是即便诸葛瑾跋山涉水数百上千里,也依旧有着一批人员追随的原因吧。

稍作安慰之后,诸葛瑾也是对接下来的事宜进行了分析和安排:“蜀汉看来对我荆州之地还是贼心不死。”

说着,诸葛瑾也是看了看周遭,见并无汉军踪迹,诸葛瑾这才上前一步,压低了声音对众人继续说道:“好在,其迁都在即,马谡也不在荆州。不过等其迁都完毕,马谡回转荆州,恐怕立刻就要向我荆南桂阳等地出兵。”

“因此,吾等当立即回返建业。”诸葛瑾终是下定决心道:“谈判失败之事为小,蜀汉意在荆南的消息事大,吾等必须尽快带到。”

应该说,诸葛瑾的分析也算是很有道理。

只可惜,错误的信息势必导致错误的判断。

诸葛瑾错误地认为马谡并不在荆州,自然也就导致了其对荆州军团作战开始时间的误判。

事实上,在汉、魏两国达成协定之后,随着丞相一道开拔的,便还有本隶属于荆州军团的无当飞军。

他们所前往的目的地不是益州,也不是关中,而是更适合他们作战的荆南山林。

是的,从前线暂缓了危情之后,马谡便是已经将目光投向了荆南。

毕竟,若是能在迁都之时给皇帝和丞相献上一份来自桂阳郡的人口土地黄册,那也是极好的。

当然了,诸葛瑾的判断也不一定就会作为东吴孙权的最终判断,说出蜀汉意欲南侵之事,更重要地却是唤醒在场的下属们。

果然,闻言的吴国的众使者们也是纷纷点头。

显然众人在诸葛瑾的话语间,也是渐渐意识到了自己的作用,不再拘泥于见到关兴的震惊与谈判失败的懊恼,却是静静地等候着诸葛瑾接下来的命令。

“如此,吾等当。”说着,诸葛瑾却是再度看了看周围,随即道:“此处非是言说的地方,且与我同归驿站,听我安排。”

“是。”众人随即纷纷抱拳领命道。

于是,就在简简单单的几句话之中,诸葛瑾却是将众人心头的阴霾暂时扫去,从而将众人又投入到了为国效力的进程之中。

只能说,语言的力量恐怖如斯。

随即,诸葛瑾也是带着自家的国书和关兴留下的名单,匆匆与众人便回了驿站之中。

很快,回到了驿站之中的吴国使臣也是在诸葛瑾的吩咐下各自准备了起来。

不到半个时辰,几十人的吴国队伍却是毫不拖泥带水便从襄阳撤离。

作为正使,诸葛瑾自然是带着最多的人,继续行走在官道之上,吸引汉军的注意力。

而在过了十里亭后,便立即又两股各三五人的队伍,先后从使臣队伍中脱离而出。

其中一股人马,三五之人,所乘皆快马,自北面而去,却是抄小道,想要尽快回返江东。

另有一股人马,则是乘马车,于附近渡口而南下,欲乘水路,回返江东。

显然,为了能够尽快回返江东,诸葛瑾也算是煞费苦心了。

当然,在这短短的半个时辰里,能准备到如此地步,也已经很是难得了。

只可惜,诸葛瑾自以为天衣无缝的安排,却是全都暴露在了汉军斥候的眼皮子底下。

只是碍于马谡的命令,斥候虽然发现了吴国的“分兵”,却也只是遥遥看着,丝毫没有想要阻击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