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战神2

调侃完,他又想到了天幕说的东汉皇帝刘协,当了一辈子傀儡,瞬间没了食欲,丢开肉灌了一大口黄酒。

天幕并不理会人世间的情绪,仍旧淡定的说着。

【能平安长大、顺利亲政,并不是说朱祁镇本人多优秀,目前也没相关史料证明明他天赋秉异、聪颖过人。朱祁镇能拥有如此好的开局,要归功于他的父亲,明宣宗朱瞻基!前面我们就说了,他有一位好父亲!

宣宗虽然在位时间不长,但其在位期间息兵养民,多次免税赈灾,积极鼓励贫农开荒、各地军队囤田生产,兴修都江堰、疏浚太湖等地的水利工程,有效的缓解了水患、促进了农业发展。这些政策让国家粮食产量迅速增加、府库有盈余,使得永乐年间因战事耗空的国力得到了恢复。

朝堂上,宣宗继承其父仁宗宽仁治国的风格,继续赦免建文一朝的老臣,归还田产,并启用永乐年间的罪臣,鼓励臣子谏言,广开言路。对于贪官污吏玩忽职守者,刑罚严峻。一时间朝堂上君臣相得,吏治清明。

《明史》将这一时期称为“仁宣之治”,对当时的描述是“吏称其职,政得其平,纲纪修明,仓庾充羡,闾阎乐业,岁不能灾。盖明兴至是历年六十,民气渐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1”

朱瞻基的励精图治,不仅给朱祁镇留下了丰厚的家底,还留下了一批忠心能干的贤臣良将。

这批老臣,有忠心有才干,旧主走了,依旧老实上班打卡,将国家治理得欣欣向荣。

当时的太皇太后张氏也为贤德,施恩老臣,训诫幼帝。当张氏察觉到王振行为乖张、意欲干政时,总是及时制止斥责,还曾下令赐死王振,无奈的是朱祁镇为其下跪求情,保住了王振性命。2

总之,正统朝初年,在众人团结一心的努力下,大明王朝依然运行得稳稳当当。】

听到天幕这番话,成化帝朱见深是打心眼里羡慕,他父皇真有福气,少年时无忧无虑,父母疼爱,祖母庇佑,从皇爷爷那里继承的是一个锦绣河山,不像他少年孤苦,继承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江山。

他满腔辛酸只有贞儿能理解,然而他与她在一起,却不被世人理解,总是攻讦贞儿。唉,谁能理解下他啊。

同样羡慕朱祁镇的还有康熙,“朕也是少年登基,可外有藩王虎视眈眈,内有权臣嚣张跋扈,危机四伏。朕那时怎就没有肱骨大臣能依赖倚重呢,好在朕有皇玛嬷陪伴。”他决定等这天幕结束后,就去安奉殿祭奠皇玛嬷。

【但这样的局势在阁老杨荣与张太皇太后去世后,开始出现转变,失去制衡的王振日益嚣张,连阁老们也避其锋芒,官员们更是人人自危、小心翼翼。

正统十一年,最后一位辅政阁老杨溥去世,朝中无人可以震慑王振。王振利用朱祁镇的信任,在朝廷里兴风作浪,结党营私、大肆贪污受贿,打压对其不够恭敬和反对自己专权的人。

在王振的迫害下,许多臣子都葬送了自己的性命,就连后来为大明立下汗马功劳的名臣于谦都险些被其处死。】

朱元璋听到天幕之言,气得暴跳如雷,当即一脚踢翻了面前的书案。

“王振这死阉狗好大的胆子啊,竟敢贪污受贿!还残害我大明忠臣!他吃了熊心豹子胆是吧?俺老朱要扒了他的皮,扒了他的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