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叹隙中驹梦中身

第六卷

叹隙中驹梦中身

第五十一章疾风知劲草

东宫正殿,太子妃铁青着脸坐在正中的圈椅上,彭城伯夫人紧挨着她坐在一旁,一面打量着太子妃的神色,一面小心翼翼地开口道:“娘娘,这事儿真的没有转寰的余地了吗?且不说事情是否像浮于表面的那般,就算是坐实了这罪名,也不过是为了争宠,小惩大戒算了,否则怕是对谁都不好,再者说,您也要考虑考虑咱们皇太孙的心啊,明知道是心头肉,难不成还要硬生生的剐了去吗?”

“娘亲,此事你别管,我也不想插手。”太子妃回答的十分干脆,“如今是与不是都不重要了。那‘血蛊’一出,便是惊天骇浪平地起,妃嫔夺宠算不了什么,可是一沾上这个就是滔天大罪。别说她了,就是咱们如今想捂都捂不住了。她的命,她家人的命,追至九族,甚至是您老人家,怕是都逃干系。”

“我的老天!”彭城伯夫人脸色立即变了又变,怔了片刻之后仿佛恍然警醒,“怎么能够?我不信,打死我也不信这丫头会如此糊涂。许是旁人陷害的,绝不会是若微所为。”

“娘!”太子妃腾地站起身,她神情中满是疲倦之色,眉头紧紧蹙起,盯着自己的母亲冷冷说道,“不信,为何不信?她比陈阿娇如何?比卫太子如何?从古至今,就没有哪个皇朝会姑息魇镇巫蛊之事。一代明君汉武帝,因为一个莫须有的‘巫蛊’之事,就致几万人人头落地,一时间九州全域血雨腥风,几十万人被抓入狱,几百名股肱大臣被杀,太子被逼反后自杀,卫子夫皇后自杀,公主、王侯更是被杀无数。血淋淋的祸事就要来临,稍有不慎,东宫一脉都将不保,什么时候了,您还惦记着为她讲情?”

彭城伯夫人瞪大眼睛,原本极为伶俐的嘴此时张了又张,却没敢再发出一个音。

“此事,只能看皇上圣裁了。”太子妃眼帘低垂叹息连连,“当初就不该从了瞻基的心愿,那丫头就是一个惹事精,这一次,真是把咱们都牵连了。”

彭城伯夫人正不知该如何搭言,只见云汀匆匆入内,她凑在太子妃耳边低语了数句,太子妃神情微滞,“说本宫身体不适,不见。”

“娘娘,皇太孙说,若娘娘不见,皇太孙则会按自己的方式解决此事。”云汀照实回话。

“什么?这个糊涂孩子!”太子妃面色立时阴沉起来,她双手而缚在殿内踱步,不知她在想些什么,无从猜度更无从劝慰,突然她停了下来,“去,去告诉他,他可以按自己的方式解决。他如果可以保全若微,母妃乐享其成。只是不要连累父兄,更不要置东宫千余条性命于不顾。”

云汀惊愕地对上太子妃的眼眸,只看了一眼立即又低下了头,这样的太子妃实在是陌生极了。此时,对皇太孙和若微,云汀竟生出些许的同情来,有情难道错了吗?为何宫门内的情路如此崎岖?为何他们就不能平静度日呢?

想不到今时今日,太子妃真的能狠心置身事外。云汀低着头应声退下,对于太子妃的话她不敢打半点儿折扣,均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在殿外徘徊的皇太孙朱瞻基。

朱瞻基冲着云汀深施一揖,只说了一句“有劳”便匆匆离去了,他的步子走的有些急,紫色的锦袍下摆微微拂起,夕阳下他的面色微微有些绯红,像是被阳光晕染,又像是内心原本焦急如焚,总之,今日的他与往日的镇定与超然的气度迥然不同。

宗人府大牢中,若微与曹雪柔隔着木栏杆俩俩相望。

初入牢房时若微还有些不明就里,不知事情又发生了怎样的变故,慧珠交到太子妃手中的物件究竟是什么,为何会引得太子妃惊愕失措,勃然大怒,随即不问青红就将自己转投至宗人府。

为什么不是刑部而偏偏是宗人府?

若微心绪不宁,正有些没着没落的,然而很快,曹雪柔也来了。四目相对,两人之间没有半点儿怨恨,谁能想到,相视之后两人竟不约而同地笑了。

若微率先开口:“想不到在这里会见到你,我以为此时你应该在宜和殿。”

曹雪柔面上依旧是暖如春阳的淡淡的笑容,轻启朱唇无比温和:“许多事情,都不是我们想的那样。”

“哦?”若微索性坐在地上,她的腰长时间站立很是有些酸疼,靠着两个囚室之间的木栏,反而觉得要好受些,若微的手轻轻抚在腹部,三个月了,已经微微突起,这里面会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女儿还会是一个虎头虎脑的儿子呢?经受如此折磨,娘还能看到你吗?

“雪柔,那胭脂真的有毒吗?难道你也认为我会害你,或是害她吗?”若微的调子柔柔的,缥缈虚幻如同从天际边传来。

曹雪柔没有说话,现在还不是表明心境的时候,她知道她的境遇其实比孙若微更危险,稍稍有异,她就会成为两派相争的牺牲品,所以,她不能过早的表态,什么都不说恰恰是一种保全之策。

然而迟迟不语却也只能暂避一时,片刻之后,宗人府宗令在执法司衙门提审若微与曹雪柔,而殿上端坐的还有朱瞻基和胡善祥。

“孙若微!”宗令乃是开国世袭亲王,对于小小的皇太孙府侧妃丝毫不看在眼里,开口便直呼其名,“皇太孙府管事慧珠呈上你的罪状,不守妇德,私通外男,阴谋毒害嫡妃,暗行巫蛊之术,事发后更是杀人灭口,太监小安子,教养嬷嬷程氏均是你指派人所害。以上种种,你可招认?”

若微静立其中,摇了摇头。

“人证、物证俱在,不容你不招。本王念你有孕在身,本不愿对你施行,可若是你冥顽不灵,本王也就顾不了许多了!”宗令微微侧首看着朱瞻基:“皇太孙,得罪了!”

朱瞻基尚未表态,宗令已然下令:“针刑”。

一声令下,立即有人拿着十只银光闪闪的长针走上前来。

这针刑是后宫中对待女犯较为常用的一种刑罚,以十只长针从女犯的指尖插入指根,十指连心,其痛苦可想而之。

若微柳眉倒竖:“难道宗人府,堂堂的宗令审案,除了用刑再没有别的了吗?”

“刑者分人而用,对你这等狡诈女子,不用刑你定会百般抵赖,审来审去,何时才能审出个结果?”宗令不以为然。

负责行刑的差人立即上前死死按住若微,银针刚待逼入,朱瞻基开口了:“宗令大人,是否可以稍安,本王愿代为审讯。”

宗令眉头微皱:“这,怕是不合祖制吧?”

朱瞻基沉了脸,“此事已惊动了皇上,皇上对此事也颇为关注,故才命本王赶回京城督办此案。想来,宗令大人三言未明就用刑,不过是为了速速结案,若是本王亲自审问,不用弄得血溅当场,也可以令真相大白,岂不更好?”

宗令稍稍思忖片刻,终于点了点头:“那皇太孙就请问吧,不过老夫年纪大了,没什么好耐心来等,若是一时三刻问不清楚,这刑还是要用的。”

朱瞻基只把目光投向曹雪柔:“胭脂一事,你且细细讲来。”

曹雪柔双手轻揉着衣带,默而不语。

“照实情直言,本王在,任何人都奈何不了你!”朱瞻基再次开口相询。

曹雪柔点了点头,对上朱瞻基的目光:“胭脂确实是孙令仪殿里的丫头碧月送来的。后来,恰逢胡娘娘来我房里小坐,见这胭脂香气淡雅,颜色又好,面露欢喜之色。我便把胭脂转赠给胡娘娘。后来听闻胭脂有毒,我如五雷轰顶……”

“那胭脂是从未开启过的,雪柔妹妹不必自责!”胡善祥开口说道,她只把目光对上了若微:“是你做的?”

若微点了点头:“胭脂是我做的。只是毒却不是我下的。”

胡善祥笑了:“依你的意思,这毒是曹恭仪下的?”

若微冷冷地对上她的眸子:“这个,就要问你了!”

“你……!”胡善祥又惊又怒,仿佛十分委屈,她双目中蓄满泪水转向朱瞻基,“殿下,可要为臣妾做主呀。依孙令仪的意思,莫非臣妾自寻死路不成?”

“好了。”朱瞻基低喝一声,“来人,呈证物!”

自有来人捧着那两盒胭脂上堂,朱瞻基指着其中一盒用过的说道,“此物确实孙令仪赠给曹恭仪的,又由曹恭仪转赠给太孙妃。这其中经手之人众多,如今只须一一盘查,在真相查明之前,不必妄下断言。”

“皇太孙,此话差矣!”一直静听朱瞻基问询的宗令不乐意了,他沉着脸说道,“这不是明摆着的吗?太孙妃有孕在身,怎么会自己害自己,拿自己性命和皇家的子嗣开玩笑。自然与太孙妃无关。而要把毒药与胭脂掺在一起,又让人看不出来,也不是寻常人能做到的。既然孙若微精通此道,而房里又有相同的毒药,自然是孙若微所为。殿下又何须故意为她开脱?”

第五十二章三姝竟争妍

朱瞻基刚要开口相辩,宗令又道:“这个胭脂先放一放,那涂了血蛊的玉坠耳饰上写着太孙妃的生辰八字和受孕时辰,这便是程嬷嬷暴死的真正原由。应该是程嬷嬷发现了此物,因而才被灭口。”

朱瞻基对上宗令的目光:“在本王看来那不过是一只普通的玉坠子,宗令大人为何认为是血蛊?”

“皇太孙年纪尚轻,不知晓也不足为怪。自远古时起,这巫蛊之术便已流传开来,其中一种名外蛊,就是以想要加害之人的贴身物件,刻上其姓名及生辰八字,然后下蛊之人以自身鲜血浇筑,如此便可在三七二十一天内,令被蛊者身亡或癫狂。这便是血蛊。”宗令半眯起眼睛,手中拿的正是那只玉耳坠,他身子稍稍一倾把它递到朱瞻基面前,“皇太孙看仔细了,这上面不仅有太孙妃的生辰,还有受孕时辰,最重要的是这玉坠中间是渗了血色的。”

朱瞻基接过玉坠细细查看,目光先是扫过胡善祥随即又对上了若微,只见若微小脸紧绷,怒色浮面,知道她定是委屈极了,想要劝慰又不合时宜,只得给了她一个安慰的眼神儿。

“皇太孙。祖宗家法,后宫之人若有人敢以巫蛊之术害人者,必当死罪,就是其家人、族人也当同罪。”宗令看着朱瞻基缓缓说道,真乃是字如千钧,透着一股子杀伐之气,让人不由瑟瑟发抖。

朱瞻基低头不语,只是从怀里掏出一块玉牌,他面上微微含笑把玉牌递给宗令:“请大人看仔细。”

“这是皇太孙出生时,当今皇上亲赐的吉祥龙佩。”宗令有些诧异。

“正是。这上面有本王的名讳和生辰。”朱瞻基站起身,拿着玉佩走到若微身前,在众目睽睽之下突然抓起若微的手,对着她的纤纤玉指竟张嘴狠狠咬了下去。

若微忍不住吃痛地叫了一声,血正从她的指尖溢了出来,朱瞻基抓着她的手往玉佩上一抹。

“天呢!”胡善祥也好,曹雪柔也罢,室内众人皆目瞪口呆,惊诧万分。

转眼间朱瞻基已然重回座上,他再次把沾了血的玉佩递给宗令:“如果这也算得是血蛊的话,那咱们就看看三七二十一日内,本王是否会一命归西?”

“皇太孙!”宗令已然惊愕地说不出话来,他又气又惊,胡须微颤,早知道皇太孙为人内敛谨慎,如今在宗人府执法司大堂之上,当着众人竟能做出这番举动来,远远出乎他的意料,一时间也无从应对。

“宗令大人不必担忧,本王从来就不信什么巫蛊之术,当今皇上更是英明睿智,他也不信。所以我朝绝不会出现汉武帝时一个小小的木偶就搭上数万条性命的。以此种手段害人者不过是市井蛮夷之辈,我太孙府妃妾皆出自名门,就是彼此争风、互相揿压也绝不会使此下作手段。想来是别有用心之人想把事态搅浑。所以此事我自会彻查。”朱瞻基眸如深海,精光微闪,全身上下透着一种凌厉之势,与平日的温润谦和简直是判若两人。

宗令一面思忖着他的话,一面扫视着大堂上众人的表情,从那些宗亲执事的脸上他看到了犹豫与迟疑,于是也不再坚持,只是又心有不甘,这才缓缓开口道:“好,此事就依皇太孙,可以暂缓处置。但是程嬷嬷与小安子这两条人命,是不能不办的。”

“这是当然,人命关天,不管是主子还是下人,在我太孙府出了事,我总要还大家一个公道!”朱瞻基正色道,“程嬷嬷的尸体虽是自水井中打捞上来的,可是经医官验查,系毒发身亡。这毒是谁人所下?先前的指控都说是孙令仪。孙令仪身处地牢,如何能害她?就算是她下毒谋害,可是以孙令仪娇柔之力如何能将身形肥胖数倍于己的程嬷嬷从房中迁至井中?而小安子的死就更为蹊跷,为重物击中脑部而亡,箱子中的金锭子更是欲盖弥彰之所为,一切皆不足为凭。但毫无疑问,这些案子看似牵连在一起,其实是很难自圆其说,所以,本王已将此案报于刑部,按刑案来查。”

朱瞻基此言一出,实际上是已经剥夺了宗令审查太孙府命案的权力,宗令大为不满,只是面对在押的犯人,若是不能用刑,他一时间也没有别的问询办法能查明真相。宗令心中十分清楚,先前太子妃之所以将此案交给宗人府来审,就是因为涉及到巫蛊之术,牵扯到皇族的体面,看今天皇太孙的意思,竟然以身犯险挑战血蛊,丝毫不认为此事有多严重,这倒让人大感意外。如此一来,堂堂执掌皇族事务的宗令自然不会为了两个奴才的死与皇太孙反目。可是案子审到这儿,就如此罢手真有些不甘,宗令端起案上的茶细细咂了一口,目光落在桌上的那些证物上,突然开口道:“好,既然血蛊之案,皇太孙要自行查调,而两名奴才的命案又交给了刑部,那胭脂一案,本王就责无旁贷,要为皇太孙分忧了。”

说完,他目露凶光,直勾勾地盯着孙若微与曹雪柔:“这罪魁祸首,就在你们二人之中,如今本王再给你们一次机会,你们招也不招?”

曹雪柔与孙若微自是无言相对。

“来人,用刑!”宗令惊堂木一拍,大声喝道。

“慢!”朱瞻基再次开口相阻。

宗令面上已然极为不悦:“皇太孙,本王尊您皇太孙的贵重身份,也请您自重。三个案子,难不成都想化为无形吗?堂下站的是您的嫔妾,而座上的太孙妃就不是吗?她的死活您就不打算管了吗?”

一语出口,众人皆感尴尬。

胡善祥更是默默垂泪。

朱瞻基站起身冲着宗令双手一揖:“老大人误会了,本王出言相阻,是因为本王以为此案证据不足,还有新证可鉴。”

“哦?”宗令面色稍缓:“愿闻其详!”

朱瞻基道:“这胭脂原是用各色花卉放在模子里上屉蒸熏而成的,成型之后便封好待用。若想下毒,必先将毒物与材料混在一起蒸熏才可不易被发现。可是经查验,致使太孙妃中毒的胭脂本身无毒,只在表面上加了一层。这是正薄如蝉翼的一层,让太孙妃中了毒。可是先前在孙令仪房中所搜出来的断肠粉是粉末,若以粉末洒在早已成型的胭脂中,自会被人一眼看穿,又怎么会用?”

“是呀!”宗令及在场宗亲执法官员皆频频点头。

“是被有心之人有将粉末混入蜂蜜中,然后以滴在胭脂上,慢慢滑过胭脂表面直至晕匀,这样待风干之后便如同新品一般。”朱瞻基话音稍稍停顿,随即淡然一笑,“之前孙令仪的房中已被彻查,无蜂蜜之类,如今只要彻查整个太孙府,看看谁的房里有蜂蜜,或是谁平时从膳房领过此物,即可断明。”

“好,来人,速去太孙府查验。”宗令一声令下,侍立在堂上的差官立即下去行事。

孙若微的目光紧紧追逐着朱瞻基,今日的朱瞻基让若微感动不已,原来一向内敛而有些懦弱的他,为了自己竟也知道步步为营、计计连施,眼中莹润着动人的泪水,紧紧咬着双唇才能稍稍克制自己想要扑入他怀中的情绪。

朱瞻基的目光也久久地凝视着她,四目相对,眼中除了彼此,哪里还容得下别人。

所以,他们没有注意到太孙妃胡善祥怨愤的眼神儿和苍白面色,以及她缩在锦袖里瑟瑟颤抖的手。

可是,偏偏有人看到了。

不是别人,正是曹雪柔。

一瞬间,她便做出了决定。

谁也没有注意到,所以也无从拦阻,曹雪柔像烟花般一闪而过,手到之处拿起那盒原本当做证物的毒胭脂,然后像品着人间美味一样吞入腹中。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悲凄的音调诵出一首幽怨的诗句,随即面色大变,身子僵硬如木,气息艰难,咳喘起来。

“雪柔!”所有的人都惊了。

朱瞻基一把将她拉在怀里:“你做什么?”

对上朱瞻基的眸子,她笑了:“殿下可知断肠散还有个名字叫‘相思草’亦或是‘愁妇泪’?”

朱瞻基茫然地摇了摇头,事发太过突然,完全打乱了他的计划与部署,为什么?难道自己猜错了,幕后主谋不是胡善祥,而是曹雪柔?

“古时,有一妇人怀念她的心上人,但是因为常常不能见面,所以经常在墙下哭泣,眼泪滴入土中,久而久之在洒泪之处便长出一株花,花姿妩媚动人,花色像妇人的脸;而草叶则有毒,名为断肠草。《本草纲目拾遗》记载——相传昔人有以思而喷血阶下,遂生此草,故亦名‘相思草’。”

若微把手轻搭在曹雪柔的腕上,目光逼视着她原本绝色的美目:“你好傻。”

曹雪柔面上渐渐漾开一朵娇美的花,她一直在笑。

“好妹妹,你为何自寻死路,纵使是你做的,也是一时糊涂,姐姐不怪你,不怪你!”胡善祥从座下跌跌撞撞地扑了过来,她轻摇着曹雪柔的肩,她心如明镜,关键时刻这个一直被自己利用甚至想在最后关头牺牲掉的曹雪柔,竟选择了和她站在一起,甚至为了捍卫与保全她,而选择自尽于人前,以干脆直白的行为向世人承担了所有罪名。

这是为什么?她想不明白。

但是她知道,这场戏还有没有闭幕,所以她必须要演下去。

“殿下,宗令大人,我不追究了,真的不追究了。这原本就是咱们府里的家事,咱们回府,请最好的太医给曹妹妹救治。”说着,竟对着宗令深深叩拜。

事到如今,宗令似乎有些明白了,久经官场沉浮,他太明白什么时候该抽身而退,而何时又该做顺水人情,于是他欣然应允,立即退堂回避。

“殿下,咱们快快回府吧!”胡善祥催促着。

朱瞻基瞅着若微:“可还有救?”

若微怔了怔:“只有一个法子,可是……”

“什么可是,你尽管行之!”朱瞻基在若微手上轻轻一掐,四目相对,便明白了彼此的意思,他们都知道曹雪柔是无辜的,是不该就这么白白死去的。

“去,拿个盛着秽物的恭桶来。”若微开口喊道。

众人皆愣在当场,唯有朱瞻基清醒,立即命人去办,不多时一个臭气熏天的恭桶被抬了上来。众人皆掩鼻而避,若微却拉着曹雪柔将她的头按在桶边,曹雪柔气息急促,胃里顿时翻涌起来,而若微更是不管不顾,伸入桶中抓起一团污物就往曹雪柔脸上去抹,曹雪柔再也没得忍住,立时把头扭到一边,吐了起来。

这一吐可谓是惊天动地,胃中不留一点儿残余,最后直剩下绿色的胆汁,还在干呕。

而若微见状则长长叹了口气:“好了,吐出来就好,再去拿些绿豆、金银花、甘草急煎后服用即可。”

“好好,速速去办!”朱瞻基命人立即去办。

而转瞬间,松了口气的若微此时才意识到室内的味道,而警醒过来以后她便抑制不住狂吐了起来,朱瞻基刚刚怀里还抱着曹雪柔,此时又只得腾出手来扶她,而胡善祥则是瘫软在地上再无半点儿力气。

第五十三章前嫌可尽释

草原大漠天子的龙帐内,收到锦衣卫暗卫密报的朱棣对着信函不由爆发出一阵瘆人的大笑,总管太监马云听了不由莫名其妙:“万岁爷?这是怎么了?昨儿一晚上都还在担心太孙府的案子,睡都没睡安稳,今儿却忽地龙颜大悦,难不成是今日这案子已然有了眉目?”

朱棣大笑,把信函丢给马云:“这对儿小冤家,真能给朕添乱。一个糊涂青天,一个蹩脚郎中,偏偏凑在一起,把这个死局给朕破了。”

马云看着看着,面上表情变得古怪起来,明明心里想笑得很,可又怕在圣前失了仪,故只得暗自忍着,而心底不禁暗暗称奇,难道这案子就这样算是了结了?以皇上的性子应该不能吧。

果然,拿眼一瞅,笑过之后的朱棣面上又浮起了阴郁之色,他坐在案前提笔而挥,只是不知这天子又给锦衣卫暗卫出了什么难题。

太孙府迎晖殿内,若微躺在床上昏昏而睡。朱瞻基倚在枕边细细端详着她,心中说不出的滋味。

他自言自语道:“原本这次是可以让她露出马脚跌下座来的,只是未曾想到……”

她在梦中接语:“只是未曾想到你的侧妃,有一个算一个,原来都不是寻常角色。”

“何意?”他以手轻轻拂过她的脸庞。

她翻了一个身,索性把头靠在他怀里:“曹雪柔,好精明,好刚毅。此局,原本就算是你找出证据,向世人揭示胡善祥以苦肉计陷害我,怕是也不能就此废了她,最多是罚俸、禁足或幽居。而曹雪柔身在其中,怎么也难落个干净,弄不好也会被视为同谋。与其如此还不如豁出去,以身相保,周全了胡善祥。这样,在众人面前,既洗清了罪责,又彰显了大义。不仅胡善祥对她感激涕零,就是咱们太子妃,当今皇上,怕也是要对她称许高看。”

“此话有理。不过,这也只是你的推断。其实或许还有一种可能,雪柔的性子原本高洁,是从心底厌烦了这妻妾揿压、尔虞我诈的纷争,一心以此做个了断只想图一个清净也未可知。”朱瞻基的声音柔柔的,目光有些缥缈,在他面前似乎又浮现出曹雪柔那双含忧带嗔的美目以及一身素妆于园中写意风景时的闲静与幽雅,只觉得心中微微有些刺痛的感觉,此案之中自己一心只想保全若微,却忽视了原本也是无辜受伤的她,这对她而言又是何其不公呢。

若微轻哼了一声。

男人,如此而已,总是同情弱小的雄性心理。

这一声轻哼透着不满与不屑,朱瞻基立即回过神儿:“心里又犯酸了?我的微儿何时会变得如此爱计较了?”

“哼!”又是一声轻哼,若微转过脸去,心想你人待在我身边,却想着曹雪柔的高洁与无辜,面上表情要多疼惜就有多疼惜,倒不如现在就过去安抚。

朱瞻基知道她心中所想,故话题一转道:“你放心,这两条命案,以及玉坠儿诬陷一事,我都会彻查,今儿已经跟宗人府宗令留了话,一个月内定给他一个交待。”朱瞻基像在安抚又像是在承诺。

若微叹了口气:“此事不可小觑,胭脂一案很明显是慧珠刻意弄玄,不过只是小伎俩。可是那两条人命又如何解释?特别是程嬷嬷,她是皇上派来的人,慧珠绝没有胆子向她动手,而她也不会拿胡善祥的性命开玩笑,巫蛊之术,你不信,她信。”

“我知道,我已找到了突破口,那玉坠儿如此小巧,而在那上面刻化出生辰八字,这刀工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从此处下手,定能查出真相。”朱瞻基抓起若微的手看了又看。

“看什么?”若微又哼了一声,“你也真会唬人,我开始也以为你咬破了我的手指,后来才发现,原是你自己咬破唇而将血滴到我手上的。我还说你这么好心,为了还我清白不惜以身涉蛊,没成想还是小器。”

“哈哈!”朱瞻基忍不住笑了:“好个没良心的微儿,真是天生的妒妇蛮女。我原是想咬破你的手,可是还未破,你就吃痛地叫了起来,我心一软,还怎么用力,可是情势所迫,这才咬破了自己的唇,你不但不谢我,反而挑三挑四的,我看真该让你在牢中多受些苦。”

“好啊,那我现在就搬回地牢里跟老鼠同睡!”若微嗡声嗡气地嘟囔着。

朱瞻基伸手轻轻拍在她的脸上,眼中尽是宠溺之色:“我看微主子还是在这迎晖殿里拔虎须吧,那老鼠自有鼠妹相陪,不劳你费心了。”

这边是情浓时分花好月圆,而宜和殿里则凄风苦雨好不烦忧。

胡善祥躺在床上,头冲里侧,呆呆地看着帐子,神情痴痴默而不语。

慧珠坐在边上也唯有长叹:“这次事情真是出乎意料。那孙若微莫非是命太硬了?这样的连环巧计都奈何不了她?连太子妃都放弃了,想不到皇太孙会突然从天而降,更是得了皇命亲自督办此案。这真是万万没有想到的。”

“好在有曹雪柔,否则我真不知该如何了局!”胡善祥低语着,气力十分微弱。

“哼,她,也未必好心,原本咱们只盯着孙若微,想不到身边还藏着这么一个厉害角色。”慧珠的目光中闪过一抹阴厉。

“姐姐,此话何意?”胡善祥糊涂了。

“妹妹好好想想吧,此局,我们与孙若微可说的上是两败俱伤。唯有曹雪柔,不仅全身而退,更是全胜而退。咱们这一局,想不到最终竟成全了她。”慧珠面上尽是不甘之色。

“哦?”胡善祥糊涂了,而慧珠的神色偏又那般郑重,不像是玩笑之意,于是她便沉下心,细细地思忖起来。

是的,在宫里生存的女人,主子也罢,奴才也好,谁比谁傻多少呢?

正说着话,只听门口有人来报:“娘娘,迎晖殿里的湘汀在殿外求见。”

“哦?”胡善祥与慧珠都是一愣。

“她来干什么?”慧珠几步走出内室,来到厅里,进前回话的正是梅影。

“说是奉了微主子的话,来给娘娘请安,同时有个物件要交给慧珠姑娘!”梅影轻声慢语低垂着头,这些天府里不太平连带着奴才们都小心翼翼唯恐惹祸上身。今儿皇太孙领着各房主子们回府,三位主子倒有两位是抬着进来的,曹主子直接被抬回自己的香远斋,太孙妃则乘小轿径直入了宜和殿。令人称奇的是微主子,虽然面露微尘一脸倦色,衣衫带垢略有狼狈,却竟然是与殿下执手相携缓缓走回迎晖殿的。

回来之后,主子们都没露半点儿风声,可是府里上下立即炸开了锅,各种猜测纷至沓来,说什么的都有。

梅影不知道谁是谁非,更不知这里面的内情,但是她隐隐的知道,从此迎晖殿才是这府中的正殿,而宜和殿却再难“宜和”了。

于是,殿中回话,她不得不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小心翼翼,唯恐惹怒了谁,成了炮灰。

“去,叫她进来。”慧珠沉了脸,心思稍转,仿佛有了主意,又回身向殿里交待:“娘娘先在里面歇着,咱们先看看再说。”

“嗯。”从殿里传来胡善祥的一声低应。

湘汀姗姗步入殿内,冲着慧珠浅浅一笑,又朝内殿隔着重帷深深施了一礼:“给太孙妃请安。”

“免了,娘娘在小憩,有什么事就跟我直说吧。”慧珠道。

湘汀怀里抱着一个锦盒,双手捧给慧珠,慧珠一愣,接过来打开一看,饶是她再镇定、再老道的一个人也不由立时愣住了。

这锦盒里放的便是那把明晃晃的匕首。

“这是我们微主子送给娘娘安胎的良药!”说完,湘汀冲着慧终微微福了个礼,也不等慧珠表态,就独自退下了。

胡善祥在内室听着外面的动静,知道湘汀已走,可是却不见慧珠进来,忍不住披衣起身走了出来。

“这是什么?”胡善祥看到慧珠手里的盒子中放着的竟然是一只明晃晃的匕首,不由大惊失色。

“这是吴越最后去地牢诱骗孙若微出逃时冒充他人拿的信物。”慧珠一字一句,“原来人在她手里,怪不得……”

“姐姐,那就是说她全都知道了!那我们……”胡善祥只觉得眼前一黑,险些跌倒。

“莫急!”慧珠伸手将她扶住,“算她聪明,没有当场戳穿我们,如今派人送来这个,不过是为了让我们止兵罢戈,原是为了求和。”

“可是,姐姐,她为何如此?这不是她扳倒咱们绝好的机会吗?”胡善祥只觉得手脚冰凉,立时没了主意。

“哼。她也是投鼠忌器。罢了,此局现已下成和局,只能再图日后了。”慧珠面上神色有些不忿,又有些无奈,终究化为一声轻叹,“真是低估了她。”

第五十四章三殿一朝毁

永乐十九年四月初八。

朱瞻基携胡善祥与若微一同入宫,贺其同母妹,皇太子的长女,嘉兴郡主及笈之礼。

太子宫内,礼乐声起,宾客迎门。

这一次,借皇长孙女的及笈之礼,京城大臣的名门淑媛都被邀入内。

原本依太子妃张妍的个性,实在不愿意这样的铺张,可是朱棣特意颁了恩旨,说此乃新宫落成、皇家迁入后的第一场喜事,所以要办得热闹。而皇太子朱高炽的十个儿子,除四子朱瞻垠早夭以外,郭氏所生的瞻垲、瞻埏年纪尚小,皇太孙朱瞻基、因年长而被封了爵位的朱瞻墉、朱瞻埈已分府立室外,还有五皇孙朱瞻墡、六皇孙朱瞻堈、七皇孙朱瞻墺尚未册妃。

所以此次太子宫中的宴会,不言而喻,除了贺喜,更是一场名门淑女才艺容貌的大比拼,这其中有出色者,或许可能会成为皇孙们的妃子。

这样的安排,自然要比送入宫中,由那些太监嬷嬷们遴选的方式要好多了,所以差不多京里四品以上大员的女儿全到了。

只是太子妃张氏恪守祖训,虽然有圣上的恩旨,依旧不能破了男女不同席的规矩。所以今儿的宴席就设在端本宫中的花园里,沿着湖边一字排开,是黄花梨木的数十张圆桌,各府的命妇带着自家的小姐各领一桌,每桌的台布各不相同,上面还各自写着名签。

而就在不远处山坡之上的凉亭内,虽然垂着碧纱帘,但是众人皆心知肚明,那几位年轻的皇孙就在当中落坐,从亭中俯瞰山下,各府的女子衣着容貌也能看个大概。

皇太子长女嘉兴郡主像极了太子妃,原本就绝色容颜,如今更是刻意隆装盛饰了一番,大红的礼服,衣袖、襟前、袍角都用金色绣锦镶了宽宽的边儿,又罩上了一层羽纱,更衬出高贵之气;衣料上点缀的是宫中绣房的巧匠们精心绣成的丹凤朝阳,头上带的是珍珠和红宝石穿成的金丝镂空珠花,就像盛开的春花,让在场所有的诰命夫人、亲贵小姐们都不免有些黯然失色了。

如今隆重的仪式刚刚结束,各府的夫人领着自家的小姐们,依次献上贺礼,说着精心准备听起来各不相同实则大同小异的吉祥话。

太子妃坐在正中,看着女儿如此明艳动人,心中的骄傲也自然地流露在脸上,但是她丝毫没有忘记今儿宴会的主题是什么,于是开口说道:“众位夫人,难得带了自家的小姐欢聚一堂,今儿又承天公作美,风和丽日,不如就叫她们各展才艺,咱们看了也有趣些!”

太子妃此语一出,众人纷纷附和。

于是有人抚琴弄曲,有人现场泼墨,还有人吟诗展才。

坐在山坡上凉亭之内的几位年轻皇孙都站起身来瞪大了眼睛看着山下的迤逦身形,真是你方喝罢我登场,只觉得香风阵阵,一时之间不禁看花了眼。

只有朱瞻基与五皇孙朱瞻墡静坐在席间,对饮小酌,丝毫不为所动。

若论容貌与文才,朱瞻墡是几个兄弟中最为出色的,朱瞻基与他碰杯之后,笑着打趣道:“五弟如此不屑一顾,莫不是心中已有佳偶了?”

朱瞻墡面色微红,只是笑而不答。

而朱瞻墉则大呼无趣:“隔的这么远,看也看不真切,还不如我去百花楼里来的实惠!”

朱瞻基在他头上轻轻一拍:“原本就不是让你来看的,你家中娇妻美妾环顾,还不知足?”

“知足?”朱瞻墉端起桌上的酒一饮而尽:“这哪有知足的?谁像你,为了若微,放着府里的美娇娥碰都不碰一下。若是我……”

朱瞻基立即拿眼狠狠瞪着他:“这个瞻墉,最是口无遮拦!”

“若微?”瞻墡玉面之上秀眉微拧,似乎是在细细追忆着这个名字。

“书呆子,就是小时候在东宫静雅轩住着的,大哥的那个小娘子,还和咱们一起放过纸鸢呢!”朱瞻墉又借势在瞻墡头上重重敲了一下。

兄弟几个除了瞻基以外,瞻墉就是老大。所以平日里最爱管这个训那个,尤其是这个长的最好看、学问又佳的同母弟弟,更是他常常戏弄的对象。

瞻墡似乎被他打懵了。

就在此时,最小的瞻墺冲他们招招手:“哥哥们快来看,那个女子真真有趣!”

原本无意相看,在瞻墉与瞻墺等人的鼓动下,瞻基与瞻墡这才站了起来将目光投向席间。

席间所有的女子一一展才之后,就只剩下坐在西侧第三桌的一位姑娘。

众人都把目光投向了她,就是太子妃也开口问道:“不知方大人的千金,有何才艺要展?”

原来是兵部尚书方宾之女,众人的目光齐刷刷的汇聚在她的身上。

若是旁人早就要娇滴滴地低下头,而她却恰恰相反,冷俏俏地迎上众人的目光,态度不卑不亢,秀美中透着一股英气。她的服饰也那般不同,没有像普通的闺阁小姐那样穿一身短袄长裙或是披帛纱衣,而是穿了一件鹅黄色的锦衣窄袖长袍,并在腰间扎了一条玉带,如同男子一般。她的头发也没梳髻,只是用金丝绣的织锦将一头黑发高高束起,看起来英姿飒飒,十分出众。

她还未答话,坐在她身旁的方夫人立即起身回道:“太子妃有所不知,这孩子平日里都是被我家老爷当男孩子来养的,什么琴棋书画都不精通,哪敢在太子妃和诸位夫人面前献丑!”

原来如此,席间若有若无的响起一片唏嘘之音。

太子妃点了点头:“方大人戎马生涯,教女也是如此严格,真教人敬佩!”

太子妃此语,无疑是给方家解围,又全了她们的颜面,原本事已如此,可算了结,但那方小姐似乎并不领情。只见她站起身向前走了几步,来到太子妃座前,双手一揖行了一个男儿之礼后说道:“今日贺郡主及笈礼宴,众人都要展才以献心意,非子衿逞强,而是若不如此,倒显得我们失礼!”

“哦?”太子妃笑了:“那你是献曲还是吟诗作画?”

方子衿胸有成竹,目光扫过不远处站立的太子府的侍卫,坦然说道:“子衿可以献舞,只是要借宫中禁卫的佩刀一用。”

“子衿,不得放肆!”方夫人大惊失色,立即上前轻轻拉住她。

“这也有趣。”太子妃不怒反笑,倒不是她喜欢这位方小姐的豪气,而是此时的笑只是为了遮掩心中隐隐的不快,方子衿只举在她眼中不过是欲擒故纵、刻意取宠,而她偏偏最不喜欢这样的女子。

“难不成她要舞刀弄剑吗?”

“我就不信,咱们如今还碰上了公孙大娘?能看一眼剑器!”

众人开始小声的议论。

场上气氛着实有些尴尬,太子妃着实也没料到她会如此,如今倒有些为难,许了她舞剑,仿佛太过越礼,如果不许,倒显得自己没有肚量,被她僵在那儿了。

若微与善祥原本作为皇嫂与嘉兴郡主同坐一席。如今看了此情此景,若微立即凑在嘉兴耳边低语片刻,嘉兴则站起身走到方子衿身旁说道:“子衿姑娘似乎擅长剑器,只是嘉兴胆子小,怕一会儿刀光剑影的,反而吓得不敢看,不如以这玉笛代之,可否?”

嘉兴郡主喜欢笛子,所以笛不离手,此时正好将手中的玉笛递给她。

方子衿看着嘉兴,唇边浮起一丝笑容,终于点了点头。

“好了,如此我们就静心观看吧!”太子妃也长长松了口气,武将家的女儿真是难缠。这样的女孩就是舞得再好,也绝不能配给自己的皇儿。

只是她话音未落,方子衿又开口了:“这舞还须有乐音相配,不知哪位姐姐可以为子衿抚琴相助。”

若微端起面前的茶,浅浅饮了一口,暗想,这个丫头真是有趣极了。

而此时在场的诸女当中有不少就是以琴艺见长的,正想借机会露脸显才,于是有人便开口问道:“方姑娘想以何曲相配?”

“十面埋伏!”方子衿收了笑容,黑亮的眼睛扫过在场众人。

果然,再也没有人来应。

官家小姐所练的曲子,不过多是像《秋水》、《梅花三弄》之类的抒情曲子,而对于《十面埋伏》这样气势恢弘又带着阵阵杀气的震撼之曲,大都不喜欢。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若要弹好此曲,不仅技艺精湛,更要心存高远,气度超人,而且此曲也最是耗费气力。

谁会愿意在这样的场合下献丑呢?

所以自然无人来应。

太子妃面上虽然依旧淡然沉静,但是若微看得出来,她已经相当不悦了。若微凝眸而视看着那个方子衿依旧满怀自信,面上是一缕巧笑,爽朗中带着些年少的俏皮,不由心中暗暗喜欢,于是她这才起身说道:“方姑娘执意献舞,一片热忱之心,郡主以笛相陪,那若微也愿勉强助之!”

若微一直伴在嘉兴身旁,不时与她低语,相交甚欢,众人初时以为她也是太子妃身边的小郡主,然而细细打量看她衣着简单又素面朝天,似乎更像是郡主的侍从,此时听她如此称呼,都有些糊涂,不知她的身份究竟如何。

正在众人侧目之时,若微已然离席坐在琴案之前。

侧身冲方子衿微微一笑,手起乐奏。

各种猜测与心思,都在随后绝美的舞姿与激昂的音律间被暂时搁置,众人都不由自主地沉醉其间。

方子衿右手拿着长长的玉笛如执白刃,俊目流眄,樱唇含笑。玉笛在众人眼中幻化成宝刀宝剑,她一剑跟着一剑,绵绵不尽,舞姿翩翩间似有千钧之势,又像是举手毙敌,浑若天成玉袖生风,典雅矫健说不尽的英姿飒飒。

乐声清泠铿锵而雄壮,不像是女子的纤纤玉指中流泻出来的,然而就这样真真切切地响于耳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