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家现在基本上都把养殖的数量级给扩大到千只以上了,这个养殖量,在姜白芷上辈子,也只算是小打小闹养着玩的,但在这个时候,养一千多只鸡鸭,绝对是挺着一些压力的。
光是它们每天的吃喝拉撒,就须得专门一个人全天伺候着,不然就会乱套。好在两家都是兄弟俩一起在做,两人轮流着负责这些,也不会觉得太枯燥。
二嫂柳枝儿在前头那个夫家,有过养大量鸡鸭的经验,倒是给姜家、杨家提了不少意见。养熟了的鸡鸭,没有全部卖了,而是挑几只聪明的留下来,当做头子,让它们带着其他的鸡鸭自己溜达。
两边养习惯了之后,还能让家里小孩临时帮忙看管一下,也不会出事。
就像姜白芷说的,千多只鸡鸭的养殖,会越做越熟,越来越觉得得心应手,养两年就觉得轻轻松松了。
大哥其实还想再扩大养殖,把那房子改成三层木板,养个一千五六百只。不过被姜白芷阻止了。
鸡鸭也是小生命,太拥挤的生存环境,容易让它们产生不适。它们心情不太好,就容易生病。万一集中圈养的鸭群产生传染病,那真是一点救都没有了,这里可没有什么特效药。
这件事,姜白芷也提醒了杨二郎,养鸡一定要关注鸡群的活泼程度,一旦发现有哪些鸡不自然萎靡了,一定要挑出来单放,以免是会传染的鸡瘟等病症。
一千多只,还算是个比较安全的数量。镇上姜黄柏那边开的店,现在每天是提供六只卤鸭、五只卤鸡,偶尔会加量。
姜家也会在村里散收一些鸡鸭,因为这个,村里不少人家也跟着养了大几十只鸡鸭呢,村长家更是养了百来只,弄得村里的生气都多了不少,孩子们也有了固定的搜罗鸡食鸭食的任务,少了胡闹的时间。
而且,相应的,村里养的鸡鸭多了,产生的高效粪肥也多了,家家户户种的菜疯长,怎么都吃不完,又反过来喂鸡鸭,把它们养的肥肥的。还有不少空置的地,干脆用鸡屎鸭粪肥了地,全种上各类豆子。黄豆大多被姜黄柏收了去,其他豆子留着做粗粮,跟别的粮食掺着吃。
这么着,今年的八月就快过完了。
镇上的姜黄柏让大哥捎来口信,说曲陵镇从八月底开始,每个月都会放一次粮,户籍在曲陵镇上的人,可以凭户籍去领粮食。多了这些补给,镇上人心稳定不少,他那卤味店的生意更好了。
不过,由于卤食品的口味比较重,吃了易口渴,姜黄柏就想了个办法,让大哥磨了些玉米粉送去,每天熬很稀的玉米糊,如果客人要在店里吃卤味,可以拿一文钱再盛一碗玉米糊糊。
这玉米糊糊单吃是纯粹的香味,微甘,但比较粗糙,不如大米粥顺滑。可若是搭配上汁水十足的、重口味的卤菜,竟然相宜的很,很快就大受欢迎。
就连知守家那个小闺女,以前是卤鸭的忠实客户,多了这可堂食的玉米糊糊,她每隔一天,就要让个官兵带她来卤味店里,点上一个微辣的鸭锁骨、或者两只鸭翅,再来点卤豆干、豆芽菜,最后搭配一碗玉米糊糊,足够她吃饱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