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二郎把这一大笔银子带回村的时候,村里人看着足足一百六十两的白眼,眼睛都红了。
但这个银子,定然不会平均按人头往下分。
村长接过银两,斟酌着说:“这次面对那么多野猪跟狼群,我们能顺利解决,一是杨二郎发现得及时,我们才来得及先下手为强;二是白芷丫头想到了用毒药,才能避免了村里汉子们直接跟这些猛兽搏斗;另外,跟着杨大郎、杨二郎他们一起负责去投毒,然后收捡野猪、野狼带回来的人,也是冒着风险去做这件事的。”
“这些人,肯定功劳大一些。”
村里其他人对此没有异议,大家都是沾亲带故的,不会在钱财这件事上闹得太难看。
这一百六十两银子,放在一起觉得很多,但若按村里几百个人分的话,也就成散铜板了。
村长跟几个族老商量小半天,才做出决定,一百六十两里面,姜白芷跟杨二郎两人分别得大头,每人拿去三十五两。然后再有三十两,给那些冒着风险的汉子们平分。额外再有十两是给那天夜里,单独被挑出来去面对狼群的二十个汉子。
最后剩下五十两,出二两银子,要在东头大山跟村子之间,做一道防御工事。另外四十八两,三大姓平分。
这种分法,部分人小有争议,但不成气候,便这么定了。
姜白芷去领了三十五两银子,拿回去随手就放农贸市场里了。她自个赚的钱,现在是单独放在一个箱子里,包括之前易大夫连着几次给的几百两银子。
杨二郎得了这三十五两,今年即使不能去打猎,也没多大损失了。而且现在作为买家的姜黄柏,他的卤味店生意很稳定,杨家养的鸡就又相应扩大了规模,反正这些鸡一长大就能卖出去,不会压在手里,一点负担都没有。
这些鸡是姜家大哥代为收购,都是直接收活鸡送到镇上去,每次多送点,姜黄柏可以随用随杀,免得生肉在热天里放坏了。这活鸡出手最省心,只用抓到了,绑了翅膀跟脚塞进笼子就行,而且这些鸡毕竟只养了几个月,重量没有养了一年多的那种实沉,就算是四十文钱一只。
而若不算建新院子的钱,养殖这些鸡平摊下来的成本,一只也就不到二十文钱。
每个月平均卖给姜黄柏一百五十只鸡,就是稳定至少三两银子的收入。比不得打猎的无本暴利,但胜在没有生命危险,还够稳定。
姜家跟杨家不说具体是怎么交易的,村里人谁也没能想到,单纯养鸡,就有这样的收益。一些人家一整年,也攒不到三两银子,他们主要是习惯了靠种地自给自足,没怎么想过做买卖赚钱。
姜家也是差不多,亲兄弟明算账,姜黄柏从大哥、二哥手里拿鸭子,由于鸭子比鸡要大一些肥一些,每只就算是四十五文铜板,都实打实地记了账,每个月清算一次。大哥二哥两人,每个月也是能攒下三四两的银子。大哥还额外收一些送货的工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