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红楼王夫人16

女配爱平淡 养心殿 5203 字 8个月前

第二天逛园子,因为有刘姥姥在,贾母果然兴致最高,带着她登船游湖,在水榭上听远处传来的唱戏声,到各处轩馆都看过,参观几个姑娘们的住处。

老太太在园子建了这么久也没兴致这样逛过,可能如今有一个跟她身份地位完全不同的人,让她可以放松随意摆摆阔,才让老太太有了兴趣。

席间,刘姥姥更是把人逗得前仰后合,连连喷酒,一整天笑声就没断过。

不仅老太太,就是各位姑娘,奶奶们,也从来没有见过刘姥姥这样带着山野泥土气息的人,没见过这样的野趣。

特别是刘姥姥逛大观园,真的土包子进城,犹如普通人走入仙境一般,洋相频出,让人捧腹。

明知道众人笑话她,可是刘姥姥却大度的不计较这个,更故意在贾母面前卖力表演,只为了逗老太太乐一乐。

事后策划这个的鸳鸯和王熙凤真诚的像刘姥姥道歉,说:“今天可怠慢了您老人家,别跟我们一般见识。”

刘姥姥颇为睿智地说:“奶奶和姑娘一嘱咐我,我就知道是这个意思,不过是哄老太太高兴,大伙图一乐呵,有什么要紧的!”

凤姐儿见她这样爽快,也不看扁她,更觉得她是可交之人,凤姐儿就喜欢和爽快的人交往,不喜欢那些为人腼腆扭捏,说话也像蚊子哼哼似的。

凤姐儿还想请刘姥姥帮她家的大姐儿取个名字,用他们的贫苦压一压邪。

刘姥姥在问过大姐的生日后,就给她取名叫巧姐,说是好养活。

大姐儿是贾琏和王熙凤的长女,长到现在连个名字都没有。并不是因为重男轻女就不重视她,巧姐儿在家里也是被父母捧在手心上的,只是怕早早的取了名字不好养活,现在正好来了这么个刘姥姥,才终于有了名字。

这天早上,刘姥姥来跟凤姐儿来辞行,凤姐儿带着她到贾母那里,后来又到王夫人的上房来告辞。

王夫人又嘱咐了她几句话,让她空了常来,便让平儿送她出来。

鸳鸯,平儿把刘姥姥送到大门口,平儿才拿出太太房里给包的100两银子,让她以后做点小本买卖,或者是置办几亩地,也不用总投亲靠友的了。

刘姥姥眨了眨泛着泪花的眼睛,念着阿弥陀佛。

老太太也让鸳鸯代替她送了刘姥姥不少东西,都是逛园子的时候承诺过的。

有花样特别好看的点心,有各色家常吃的丸药,还有许多老太太没穿过的新衣裳,装着金银锞子的荷包等等。

又有王熙凤送的,还有平儿,鸳鸯她们送的,满满的给装了一大车。

每样东西怎么用,适合做什么,两个丫头都耐心的给刘姥姥分说清楚,免得她回去了不会用。

刘姥姥听着鸳鸯和平儿一样一样的数东西,不知道念了多少声的佛,告了多少声的谢。

王熙凤给她雇好了车,让小子们帮她搬东西,刘姥姥什么都不用管,只要坐上车,到时候就给他送到家门口了。

刘姥姥千恩万谢的谢过老太太,太太,姑娘,奶奶们,这才抹着眼泪走了。

刘姥姥辞别王夫人的时候,黛玉正在王夫人那儿,见到她们说的也不是什么要紧的话,黛玉就没有回避。

等到刘姥姥告辞出来之后,黛玉才问王夫人,“舅母,这个姥姥是咱们家的什么亲戚?”

王夫人就跟她说了,并不算什么正经亲戚,只是板儿的祖父曾经因贪王家的权势,和王家连过宗,才论出的这一门亲戚。

之前还在京城的时候,王家也没少帮衬他们,只是到底是没落了,搬出京城,这些年也少了往来。

黛玉说:“我就说嘛,她看起来一点也不像舅母的娘家亲戚。”

王家自然是有不少亲戚的,逢年过节,也曾来过,王子腾的妻女,媳妇儿,侄媳妇儿等人不少。

林黛玉也是见过的。还有王熙凤的父母家人,哪个都是挺富贵的,和贾家不相上下。

这个姥姥和王家那一大家子显赫家族看起来就不像是一路人。

她在老太太面前的表现也让黛玉不喜欢。

在林黛玉看来,人穷没什么,安贫乐福也就是了。

可是穷人远道而来,就为了对比自己身份高的人殷勤谄媚,就是趋炎附势了。

刘姥姥的世俗圆滑,自然是与黛玉的清高孤傲形成鲜明对比的。

王夫人说:“这是她第二次来了,头一次来的时候还是去年入冬了,你当她为什么来?”

黛玉说:“为什么来,还不是来谄媚,打秋风。”

林黛玉有过目不忘之能,看过的账本子她都记得,这个刘姥姥去年来的时候,凤姐儿已经给了40两银子,这次她再来,林黛玉更是印象深刻。

王夫人说:“她家当时的确已经无米下锅了,而她的女儿和女婿——就是那个和我家联过宗的后生,仍然死要面子,也不肯开口来求到府上来,认为府上一定不会理会他们。

“是这个刘姥姥忍耻舍了老脸来到这儿,还要被门上的那些小厮管事的们为难奚落,才好容易进来。”

林黛玉说:“哦?这么说他们家真的艰难到了那种程度了,刘姥姥这次丰收就送来瓜果蔬菜,也算是知恩图报,只是……”

王夫人说:“只是你总不大喜欢她的为人处事。”

林黛玉在王夫人面前没有什么好藏着掖着的,直言道:“被舅母说中了。”

王夫人说:“这京郊住着的,除了一开始的村民之外,剩下的几乎都是京城中没落出去的破落户了。往上数两三代,谁家不是做官的,可见这富贵未必长久,也得看后人如何经营。”

王夫人看了看林黛玉,笑着说:“保不齐,哪天我们家败落了没起来,也沦落到京郊,你们可有刘姥姥的本事,凭着几句话就给家里赚回几年的开销,还是只能哭鼻子?”

“这……”林黛玉一时怔住,不知道如何回答。她一个闺阁千金哪有什么本事赚回钱财来。若真像太太说的那样,恐怕到时候真的只会哭鼻子了。

别说她,大观园里有一个算一个,还真都没有刘姥姥这样的本事。

王夫人知道,若是家败了,这些人只能讨饭或出家。

没经过什么风浪的公侯公子千金,自然学不会刘姥姥这种偷生之道。

林黛玉虽然聪明,知道贾家寅吃卯粮的现状,却从没想过这样一个庞然大物的家族会倾覆。

王夫人见到她若有所思,又用别的话岔开。

老太太进大观园那天,众人聚在一起行酒令的时候,林黛玉不小心说了两句宝玉得来的闲书上看到的诗句,被薛宝钗给听见了就留了心。

宝钗私下里找到林妹妹,说:“女孩家就应该学一些女红针线,不需要看太多的书。

既然认得了字,看书也要看正书不能看闲书,否则最容易移了性情。”

宝钗说,她小时候也是淘气的,之所以能听出黛玉那两句诗,自然是她也是看过了。

不过小的时候就被大人们教训过,掰正了性情,知道闺阁女儿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薛宝钗规劝了黛玉好多,林黛玉既感念她没有将她看闲书的事情告诉别人,又感激她的教导之情,觉得之前都看错了宝姐姐。

两个人的感情竟变得好起来,成为闺中密友。

凤姐儿的生日在九月初二,往年因为忙没有顾上过。

贾母突发奇想,要学寒门小户,让阖府上下按照辈分凑份子摆酒唱戏,给凤姐儿过生日。

贾母自己先拿出20两银子的份子,薛姨妈是客居,也随老太太出了二十两。

王夫人和邢夫人不好越过贾母去,每人出了十六两,下面的人各有所出。

不仅是主子,有头有脸的丫头,姨娘们也都出了钱。

贾母诚心要让凤姐儿松快一日,这事儿也不由她去办,交给贾珍的妻子尤氏去办了。

尤氏明知道凑这一百五十多两的银子一天根本用不了,就算是办两三天的戏和酒都尽够了。

戏还得是从外面请的,家养的戏班子根本不要钱。

正好家里的戏他们都已经听腻了,就在外面请一班。

老太太起的头儿,又是给家里的实权派王熙凤过生日,无论情愿不情愿的,都要出这个钱。

大家不敢得罪凤姐,又要表示重视,每个人都是按照一个月的月例出的。

有的人不差这一个月的月钱,有的人却要为这个过得紧紧巴巴。

尤氏干脆做了人情,把鸳鸯,萍儿,还有彩霞玉钏儿的都给退了回去。

本来是还打算退赵姨娘,周姨娘的,后来想到赵姨娘这人最好还是不要有来往。

荣府里面知道的事儿,他们宁国府自然也都知道了。

只悄悄的退了周姨娘的。

一大早王熙凤匆匆的用了一口早饭,就到王夫人的上房里来。

摆酒席自然不只是女眷,外面的男人们那里也设了宴,两府的男丁都来了。

今天招待宴席的事情完全都不用王熙凤插手,一切尤氏安排就好了。

她是寿星公,就是来受用的。

况且贾母疼她,帮她办寿宴过生日,别的孙辈儿可从来没有这个待遇。还不是从公中的钱,是府中上下所有人凑的份子,更有众星捧月之感,王熙凤自然是风光无限。

她心情大好,盛装打扮一番,习惯性的到王夫人这里,来看一看太太有没有吩咐。

王熙凤最会察言观色,一进来就发现王夫人面色有些沉肃,她心里面的张扬立马收了几分。

王夫人说:“今天是你大喜的日子,本不想说旁的影响你,不过这事我既然知道了,就没有不告诉你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