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3 章 医学与生命17

而这一次疾病,被认为是被英国侵略的亚洲的复仇。

但是约翰·斯诺并没有相信这个说法,开始调查这场事故。

他找地方官拿到了一张伦敦市的地图:

“把疾病的高发地点标注起来。”

地方官却道:“这我怎么知道?”

约翰·斯诺摇摇头,只得自己动手,拿着伦敦地图,亲自去采访,每发现死亡病例,就在相应的位置上标注起来。

最后根据病例的传染范围、病例的多少聚集程度,形成了一个有规律的圆。

他在中间重重一点:

“传染中心在这里,一个公共水泵!”

地方官怀疑道:“是不是有人故意的?”

约翰·斯诺:“先去看看。”

他们一起寻访过去,最后发现过来离圆的中心区越近的地方病例越多、越严重。

当他们走到中心区,果然看到了那个公共水泵。

地方官依然持质疑态度:

“怎么办?”

“先把水泵头拆掉。”约翰·斯诺主动拆了水泵。

无法接水,就可以尝试控制继续传播。

“但是原因不是因为这个水泵,一直使用了很久,为什么突然开始传染疾病?”

其他随行者各说纷纭:

“莫非是女巫下毒?”

“还是被人诅咒了?”

“先生,请科学点。”约翰·斯诺绅士地摇摇头,然后开始在水泵的周围寻找。

很快他找到了源头:“是粪便。”

在水泵的附近,就有一个粪坑。

他们再一番深入调查,就发现这个粪坑的主人家,正是从印度回来的海船上的船员。船员是一位霍乱病人,通过自己的粪便,传染了霍乱里的霍乱弧菌,并且污染了水源。

而水泵被卸下之后,通过这个最简单的方法,抑制住了霍乱的继续传播。政府开始救助其他病人,霍乱得以在扩散的初期就得到了良好的控制。

等到这个消息公布之后,病人们惊呆了:“也就是说,我们喝的水里有粪便!”

约翰·斯诺同情地看着他笑了笑:“你也可以这么理解。”

这就是他现在为什么只喝蒸馏水,伦敦的水,又有哪里是干净的呢?

“呕——”

好不容易病情好转的

病人再次开始疯狂呕吐,“呕——”

病人们骂骂咧咧:“这该死的下水道!就不能弄好一点吗!”

“这该死的粪坑!天煞的粪坑!”

群情激愤中,有些市民发现有一处啤酒厂附近的市民都没有感染,因为啤酒厂的人宁愿喝酒也不愿意喝水,反倒是躲过了这一劫。

此后,很多市民就宁愿喝酒也不喝水,更加助长了伦敦酒鬼的诞生。

约翰·斯诺回到宫中,给维多利亚女王汇报结果:

“女王陛下,这就是我的调查结果,请大力兴建伦敦的下水道。”

维多利亚女王看完报告,点头同意了:“理应如此。”

从此,有了新时代的城市奇迹——伦敦下水道。

荆咕特意放出著名的伦敦下水道,装了净水系统后的现代下水道,甚至是一些流浪者的地下住所。它超级宽阔,大到可以住人的下水道,让古代更加羡慕了。

——但是她没有放出19世纪时期工业革命后的下水道,那就是另一个著名的噩梦。

看着宽敞巨大的水泥下水道,一些只能住在自家漏风的破茅屋的贫民羡慕了:

“这么宽敞,人可以在里面站着行走,竟然只是排污水的?”

洪水过后,那些被迫离开家乡的流民躲在破庙里,面露期待:“我们也可以住里面,遮风挡雨。”

有人小声说:“可能会不干净。”

流民嗤笑一声:“我们现在住的地方难道干净了?”

他们看看周围的破庙,还有老鼠,蟑螂与他们同住,但是谁也没有驱赶。

等饿了,还得靠吃这些玩意才能活下去。

只要能活着,还在意什么干净不干净?

【英国在1854年的霍乱流行病里依然死伤了不少,因为修建下水道又花了不少钱。这笔钱谁出的呢?】

【大清。】

玄烨:“……”

正在看欺负过大清的英国的笑话,没想到回旋镖这么快就扎回了自己身上。

打孩子打的气喘吁吁的弘历手一停顿,站起身长长地喘了口气:“等等,朕再看看。”

看看马鞭够不够,不行的话提刀来!

.

刘彻:“…………”

一时之间,他也被弄无语了。

西方人喝水吃屎着传染霍乱,华夏人在赔钱给他们修下水道,都不知道吐槽哪个好。

“这后世,怎么一个比一个不讲究?”

皇帝烂的很,平民也烂的很,都在比烂吗?

义妁身为医者倒是更在意那“疫情地图”:“这个方法不错,下次遇到瘟疫我们也可以试试。”

“还有那水……”汲黯脸色铁青,“我们长安的水不知道干净不干净……”

此言一出,长安的官员脸色都难看了起来。

刘彻也没好到哪里去,他吩咐起太医们来:“天幕一结束就去检查一番,令各地医

者也检查城市的水源。了微生物学,认识了细菌;有了解剖学科、生理学科,外科开始飞速发展,并且研发了手术器械,出现了诸多“圣手”。】

【17世纪,欧洲人制作出了了体温计和脉搏计,发现了血液循环,并且开始尝试“输血疗法”。】

17世纪,帕多瓦大学的教授桑克托留斯设计了最早的体温计和一种比较脉搏快慢的脉动计,用于测量人体的体温和脉搏。

——这两种是根据伽利略的发明改造的,体温计根据寒暑表改制,脉动计根据脉搏的跳动与摆的运动原理设计改造的。

列文虎克改良了显微镜,出版了《显微镜学》等多种微生物学书籍,而他的显微镜也是根据伽利略制作的显微镜改进的——没错,伽利略除了自制天文望远镜,还做过显微镜,但是他的显微镜忽大忽小,质量也没有望远镜好。

17世纪,许多医学协会成立,医学期刊出版,国际医学开始交流,并且形成了医学的三个学派:物理医学派,化学派,活力论派。

药用植物也是在此时输入欧洲——1638年,秘鲁的一位皇后患病,用金鸡纳树皮治愈后,传入了西班牙和欧洲各地。17世纪后,金鸡纳霜由传教士传入华夏,给康熙治疟疾。

虽然欧洲许多西医认为17世纪只是西医的雏形,但这时期许多发明一直惠及后世至今。

【现在我们回到最开始的问题:医学离不开实践,西方医学的进步是用什么实践呢?】

【答案是: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