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3 章 医学与生命17

【现代西医的发展,离不开欧洲的大学教育与先我们一步进入现代化的科技。】

【虽然前面我提到欧洲古代的医学经典治疗手段是放血、催吐和灌肠,但是从11-14世纪,欧洲中世纪大学医学开始诞生了。这个时期依然是黑暗时代,但是欧洲已经有了成熟的大学机制,这也为14-17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医学的专业教育形成提供了基础。】

11、12世纪,欧洲医学知识的复兴,推动了一个庞大求知群体的出现,促进了医学研究的兴起,中世纪最早的一批大学医学院组织诞生,医学教育开始从传统学徒制迈向大学医学。

这种制度化的高等医学教育组织,构建了一个稳定有序的医学知识传播体系,形成了中世纪特有的以文本为基础的医学教学模式。

在这个新的医学教育体系中,希腊-罗马医学、阿拉伯医学以及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成为了中世纪大学医学的主要内容。

医学院教学主要是对权威文献进行解读,开讲座、辩论会,和由权威教师对经典文献进行解读。

大学会提供学位,证明医学生接受了大学教育,获得了高深知识。

从这个时期开始,医学学位需要获得漫长的努力,受过训练的医学生很快从普通医生群体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医学职业的精英。

到16世纪,大学医学知识制度化,医学发展专业化,在各行各业的地位也渐渐提升,大学医生占领了行业的主导地位——这也是现代欧美医生的高薪资高待遇高地位的雏形。

17世纪时期,医学成为高度发达的成熟专业。

渐渐的,欧洲中世纪大学里形成了医学院、法学院、神学院和艺学院四大学院,这种模式延续百年之久,成为了现代大学的基本框架,因此“现代大学是中世纪大学的直系后裔”。

【当然,这个发展过程是十分漫长的。】

【中世纪整理而言,医疗卫生水平落后。因为中世纪特殊的政教之争,医学院伴随着教会的改革发展强大,最终导致教会和国家势力分庭抗礼,而世俗与交汇时而冲突,时而合作。两者为了拉拢大学这样的团体,都赋予了大学自治的权利,也让西方的大学与华夏古代皇权之下的医学校相比更为自由。】

“教会竟然能与国家抗衡。”李世民下意识皱眉。

虽然大唐贵族信佛者居多,但就是为了抑制佛教的势力,皇族在有意提高和宣传道教。所以大唐其实是儒释道并行。

“宗教的力量还是需要警惕。”长孙无忌说话的时候,看了一眼长孙皇后。

她的小名“观音婢”,就是典型的佛教名字,是父母为了让自幼体弱的她健健康康活下来取得小字。

长孙皇后笑了笑:“我信佛,喜爱佛经,但并不代表就支持佛教势力坐大。佛是佛,佛教是佛教。”

已经到了能与国家抗衡的宗教,在华夏,任何一位皇族都不会坐视不管,哪怕他同样信佛。

【教会需要大学为其培养人才,于是不仅给予了大学各种特权,还给大学的神职人员提供俸禄。】

【宗教改革家也普遍把教育当做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这也为提高医生的地位有重大影响——这也是为什么你看到那么多手段激烈到害死国王的医生没有被拖下去砍头的原因之一,西方的医者与华夏的医者地位天壤之别。】

华夏古代的医者,深深的羡慕了。

哪怕是宋元时期的医者也不会在治死贵族后不被惩罚。

“就那医术,还有这样高的地位……”元朝的医者一边羡慕,一边语气很酸,“说得我都想去西方了……”

【意大利著名史学家卡斯蒂谬尼曾说:“医学是随着人类痛苦的最初表达和减轻痛苦的最初愿望而诞生的。”】

【欧洲从来不缺这种痛苦。】

6-7世纪,欧洲盛行麻风病,疾病从欧洲向地中海地区蔓延;

12世纪,每100个欧洲人中就有一个感染了麻风病,13世纪麻风病猖獗到了最高峰,仅在法国就有2000多所麻风病医院;

1346-1350年,欧洲黑死病大爆发,大量人口死亡,估计约为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1480年,意大利城市居民的平均寿命只有30岁,住在乡村反而能活到40岁——因为糟糕的城市卫生环境。

整个中世纪,疾病泛滥。

各种传染病,比如伤寒、天花、麻疹、结核病,轮流侵袭。

肺结核是中世纪十分普遍和致命的地方性疾病,营养缺乏和畸形也很常见,到处可见寄生虫病、肾结石、甲状腺肿瘤、盲人、瘸腿和瘫痪的人,此外,当时坏血病、流行性感冒、麦角中毒、舞蹈症、出汗病、痢疾、性病也盛行于欧洲。

因为疾病与死亡率太高,当时甚至有一句谚语:“活着的人还不够去埋葬死去的人。”

这种疾病的泛滥,很大的原因是因为中世纪时期恶劣的公共卫生环境。

古罗马时期,城市其实有修建大型引水管道,但是到中世纪已经毁坏消失,肮脏的污水和满地垃圾成为了常见的城市街景。在供水有限的城市,清洁水源有限,公民一般在公共浴室沐浴。到中世纪末,这些公共浴室因为名声败坏关闭。

城市居民想要水源,需要走很远的道路去有限的自来水井打水;

厕所常常跟满溢的化粪池相连,必须要清扫工来清空,垃圾被胡乱扔在街上,更不用说酗酒之后随地倒下的酒鬼,和随地大小便的男人了,论清洁卫生还不如古罗马时期。

【在这一时期,西方人同样误以为是空气中有“瘴气”,污染了空气和水,才导致了人类的疾病。于是人们信任教会,向神明祈祷,信任巫医手段混合的医生。】

【在欧洲黑死病过后,当人们死伤过度,发现祈祷无用的时候,对神权也产生了动摇,开始进入文艺复兴。】

黑死病的折磨下,让欧洲研究出来不少对抗瘟疫的方法。

,正是华夏的嘉靖皇帝在位时期。】

【当西方在不断地精进人体解剖学避难?”

“我为何要躲?要怕也是他们怕我,没听天幕说连皇帝都要冤枉我,这是他怕了我啊!”

李贽猖狂一笑,提起笔来,挥毫在墙壁上写下一行诗歌明志:

“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我今不死更何待,愿早一命归黄泉!”

【还是1602年,万历皇帝实行了矿税,激起民间激愤。他突然病了,可能疾病中反省,决定撤销矿税。结果第二天病好了,立刻反悔,继续实行矿税。在矿税使的压迫下,景德镇这个千年瓷都出现了上万名瓷器工人发动起义,毁器厂,烧税署,打死矿税监官,最终头领被抓捕处死。】

【时间往前推两年,1600年,明朝与女真,也就是未来的大清,在萨尔浒之战中战败,大明彻底走向衰落。】

洪武年间,朱元璋磨刀霍霍向儿l孙:“朱棣!你给老子过来!”

永乐年间,朱棣怒喝:“朱高炽!朱瞻基!都给老子滚过来!”

而万历年间,朱翊钧:“……”

别骂了别骂了,他已经在改了,都已经上朝了还能怎样?

感受着大臣们眼中的怀疑和警惕,就连母亲也不放心地,时不时派宫人来盯着他,还联合后妃盯着他,处处提醒警告。

朱翊钧第一次开始思念张居正。

假如老师还在,让老师去干活多好啊,现在压力好大,还好累……

【从万历年间开始,东西方仿佛分裂为两个世界。】

【西方在明朝时期经历了文艺复兴,明末清初开始酝酿工业革命,在东西方世界的交流中,西方同样面临着考验。】

【1854年,英国从印度殖民地的海船回归本土时,为英国带去了霍乱。英国女王的御用医师约翰·斯诺发明了“疫情地图”,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份疫情地图,因为精准找到了疫情的源头,及时切断,让英国的霍乱疫情得到了快速且有效的控制。】

正处于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伦敦的人口速度增长过快,卫生环境却没有跟上,下水道远远不够。

于是,伦敦市民养成了一个习惯——在自家门口挖粪坑。

就算不多的排污管道,也是简单粗暴直接把未经过处理的粪便排入泰晤士河中。

所以当时的泰晤士河,成分十分复杂:伦敦居民的粪便,买不起棺材下葬的贫民的尸体,各种疾病病菌,携带病毒的死老鼠,蒸汽船上的排泄物和垃圾等等。

这样的环境,对于霍乱病毒的传播,简直是最好的温床。

1854年,伦敦苏荷区各地出现了上吐下泻的市民。

“我今天已经拉了五次!”

“我要拉虚脱了……”

“我不行了……”

起初,市民只是以为吃坏了肚子,严重一点去找医生,不严重的自己在家想办法。

直到出现了死者,而且是同一天出现了不少死者。

“有人死了!”

“死在了

厕所里!”

“有人拉死了!”

当伦敦出现了多例同样死法的死者,消息立刻传到了宫中,传到了维多利亚女王的手上。

维多利亚女王命令自己的御医约翰·斯诺来调查这出看起来像是流行疾病的事情。

当时,欧洲同样有“报应”或者“瘴气”一说。

比如欧洲人为美洲人带去了黄热病、天花等疾病,导致美洲土著死伤大片,才让西班牙人轻而易举占领了美洲。后来欧洲兴起梅毒时,就有欧洲人认为是“报应”,是“美洲土著的复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