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三章:桓温废立王猛请辞

前秦猛士 堪丈几寸心 2338 字 8个月前

然后宣太后之令:“王室艰难,穆、哀短祚,国嗣不育,储宫靡立。琅邪王奕亲则母弟,故以入纂大位。不图德之不建,乃至于斯。昏浊溃乱,动违礼度。有此三孽,莫知谁子。人伦道丧,丑声遐布。

既不可以奉守社稷,敬承宗庙,且昏孽并大,便欲建树储藩。诬罔祖宗,颂移皇基,是而可忍,孰不可怀!今废奕为东海王,以王还第,供卫之仪,皆如汉朝昌邑故事。

但未亡人不幸,罹此百忧,感念存没,心焉如割。社稷大计,义不获已。临纸悲塞,如何可言。”

所宣之令,本是桓温命人所草,其中不过十八字是褚太后亲笔所写,但当朝宣下,群臣无不震栗。

于是百官入太极前殿,桓温使督护竺瑶、散骑侍郎刘亨收帝玺绶。帝著白帢单衣,步下西堂,乘犊车出神虎门,群臣拜辞,莫不歔欷。侍御史、殿中监将兵百人卫送东海第。

桓温温帅百官具乘舆法驾,迎会稽王于会稽邸。王于朝堂变服,著平巾帻、单衣,东向流涕,拜受玺绶,是日,即皇帝位,改元咸安。

司马昱既被立为帝,第一个引见的,便是桓温。

桓温在去见司马昱之前,本来曾写了一篇辞章,准备当面向司马昱陈述废立之本意,可是在见到司马昱的时候,司马昱便开始流起了眼泪,且一直不停,桓温见状,不由得心中生惧,竟没有说出一句话!

桓温既废东海王,下一个矛头,便对准了武陵王司马晞,司马晞是当朝太宰,又好习武事,似要争夺兵权,所以桓温对他有些顾忌。

现在桓温一时威权无二,怎能容忍有人与他争权,于是便动了废掉司马晞的念头。

而桓温这个时候想起了当日在朝堂上镇定自若的王彪之,便将此事拿去询问于他,可谁知王彪之

此时却劝道:“武陵亲尊,未有显罪,不可以猜嫌之间便相废徙。公建立圣明,当崇奖王室,与伊、周同美;此大事,宜更深详。”

桓温心中早已定计,自然不会接受王彪之的意见,说道:“此已成事,卿勿复言!”

王彪之闻言,也不再相劝,只得在心中暗自叹息,希望桓温的动作不要太快!

可仅仅几日后,桓温便上表道:“晞聚纳轻剽,息综矜忍;袁真叛逆,事相连染。顷日猜惧,将成乱阶。请免晞官,以王归藩。”

表章一上,司马昱也无可奈何,只得准了桓温的请求。

司马晞免官归第,但桓温的步伐并没有停下,他再一次想起了当初和他争权的殷浩,虽然殷浩已死,但殷家豪门巨族,势力仍是强大,再加上之前一直把持朝政的庾氏一族如今与殷浩之子殷涓甚为亲密,桓温便想一举将他们除去。

现在已是时机最好的时候,于是桓温强行诬陷殷、庾两家谋逆,一时间便剪除了殷、庾这两家敌对势力!

而在此之后,桓温仍不罢休,想要将司马晞

也连同诛杀,以绝后患,但司马昱却念及兄弟之情,诏答桓温道:“悲惋惶怛,非所忍闻,况言之哉!其更详议!”

桓温见诏,却一点也不想收手,继续上表请求诛杀司马晞,用词也比前表更为酷切了。

司马昱见表之后,不禁气愤非常,亲自手书诏旨道:“若晋祚灵长,公便宜奉行前诏;如其大运去矣,请避贤路。”

司马昱的话说得很清楚,你桓温要想还做晋臣,便奉前诏行事,若是晋国当灭,那便代我为帝。

桓温见诏,不禁流汗变色,不敢再奏请诛杀司马晞了!

尽管桓温行了废立之举,但却还不敢公然取而代之,因为他还有所顾忌!

桓温诛杀殷、庾之后的第二日,桓温前往宫中上朝,侍中谢安见桓温到了,远远的就行礼拜之,桓温见状,不由得一惊,等来到谢安面前,桓温不禁问道:“安石,卿何故如此?”

谢安道:“未有君拜于前,而臣揖于后。”

谢安的言下之意,便是桓温现如今已俨然成了晋国的君王,而不是臣子了!

十一月二十七日,桓温废立君上的消息传到了长安苻坚的耳朵里。

第二日,苻坚于早朝最后,忽然问群臣道:“当今天下,诸位爱卿可曾听闻有什么大事发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