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春扁着嘴。
她替父亲求得护身符不能带,因为护身符上有桃符,虽然不是字儿,但是,考生进考场不许带任何纸片进场,只能放弃不带。
元春很不开心。
最终,石梅见元春扁着嘴巴很伤心,想了个折中的法子,摸摸元春身上灵玉:“这个灵玉元儿天天戴着,现在送给爹爹,权当是元儿陪伴爹爹去考试了,好不好?”
元春赶紧的取下来递给贾政。
贾政却是个耿直的家伙:“不用了,你姑姑也给了父亲灵玉。”
石梅真是被他打败了:“妹妹给的是妹妹的心意,女儿给的是女儿心意,能一样吗?”
贾政知道自己又说错话了。
在石梅瞪视下,贾政嘴巴不由扯了扯,蹲下身子拍拍元春的面颊:“元儿真乖。”
元春这才笑了,将玉佩拴在贾政的衣襟上,说道:“元儿会每天给祖父上香,让祖父保佑爹爹金榜得中。”
贾赦贾珠骑马护送贾政去贡院。
一同去贡院的还有荣府的私塾老师杜宗元。
当然,杜宗元进考场的被褥吃食也是荣府准备,与贾政的一般无二。
此后三日,元春果然每日都跟着祖母替祖父上香,默默祈求祖父保佑父亲高中。
三日后,贾赦接回了贾政,贾政什么都不说到头就睡。
一天都没跟人说话,当晚,又被贾赦送回贡院。
十七日,第三场考试完毕。
贾赦将杜宗元贾政一起接回来。
杜宗元清洗之后,出门访友。
据说是去杜祭酒家里默写试卷去了。
贾政考得明经,回家之后却是到头就睡。
第二天傍晚,方才梳洗一番,到荣庆堂给石梅请安。
翌日。
贾政跟山子野复述了考卷的内容,自己如何答对。
山子野觉得贾政稳妥了。
第三日,贾政备办了礼物去了杜家答谢。
这回的考官果然有在傅家认识的翰林学士。
贾政因此心头大定,考试的时候思路明晰,行云流水,简直超水准。
十日后,二月二十八。
礼部放榜,同时报子上门报喜,贾政考中四十八名进士。
其实会试得中,应该称呼贡士。
因为贡士一般不会再黜落。
故而,一般人为了讨彩头,都会讨好的说是进士老爷。
贾政既然中了贡士,进士就是妥妥的了。
石梅十分高兴,赏赐五十两一个银锭子。
然后,杜宗元的填写的地址也是荣府。
大约过去了两刻钟,又有报子上门,却是杜宗元得中第十名进士。
杜宗元考得是进士科,第十名相当好的名刺。
石梅马上想到,这回杜宗元只怕要被榜下捉婿了。
也有可能,明日就有恩师上门保媒了。
石梅不由感慨,江南杜家真是出人才。
林家就不成,出了个林如海,再没冒过泡。
杜宗元贾政这会子出头了,一起换了衣衫,摇摇摆摆的出门拜客去了。
榜上有名的同窗要联络一下感情,吃个饭,喝个酒,今后大家在官场好照应。
很快到了三月十五。
殿试的日子。
殿试只考一天。
这回考试,提个烤蓝就成了。
贾政依然带着山子野的赠给的端砚,银吊子就不带了,茶壶也不用带了。自有礼部差役伺候这些进士老爷。
殿试的作用,就是把所有的贡士分成三块。
三鼎甲进士及第,二甲进士出身,三甲同进士。
贾政这种考明经的出身,三鼎甲就不用想了,能混个进士出身就很不错。
石梅分析一番,觉得凭着荣府的面子,贾政赐进士出身应该没问题。
三月十八,出杏榜。
这一日全家老小,包括年纪最大的石梅,最小贾琮,大家一起走亲戚一样,坐着豪华大马车,去礼部看榜。
石梅当然不用在榜单前面拥挤。荣府提前预定了礼部对面茶楼。
可是不便宜,一顿茶水瓜果,收你五十两。
贾赦贾政贾敬都不好意思去楼下拥挤。
贾珠贾琏,还有八个伴读跑榜单前各处的占位置。
一旦榜单贴出来,他们可以四面开花,以最快的速度找出来。
当然,这些孩子都是杜宗元的学生,也顺带帮着先生看榜。
巳时,礼部门前一阵锣鼓喧闹。
贴榜单的官员来了。
哗啦啦一下四面八方举子仆人涌上前去。
但是,两排衙役棍棒一横,空出一条道来。
然后,榜单被人群淹没了。
再后,石梅听到贾琏狂喜的呼喊:“看见了,看见了,杜先生二甲头名传胪。”
杜宗元顾忌身份,没有跟着举子们拥挤。清清爽爽的站在人群后面。穿着毛皮大氅,手里却拿着折扇。
贾琏这一嗓子,差点把杜宗元的眼泪喊下来。
贾琏看见了杜先生的名字,就跳着脚找他先生。边蹦跶边招手:“先生,先生,看这里,二甲头名……”
杜宗元这才一边跟同窗拱手一边往前走:“小徒儿叫我呢,少陪!”
然后,贾珠一声惊呼:“父亲在这里,中了六十名进士。”
贾琏害怕石梅听不清,跳着脚大喊:“祖母祖母,二叔中了进士了。”
这小子猴精,知道二叔六十名不如先生,就不说名次了,直说中进士。
这种时候,所有考生伸长脖子,只要中个同进士就很高兴。
进士出身,牛批!
荣府上下兴高采烈。
唯有贾政有些扫兴,因为朱玉在前,杜宗元全国第四。
石梅真是看不下去。故意夸张的拿着元春的手拍着:”哎哟,元儿的爹爹好厉害,大月朝几万万人,九百八十个举子呢,竟然得中六十名,真是太厉害了,是不是?“
榆木脑袋的贾政闻听这话,顿时高兴起来,咧嘴笑起来:我政二爷还是很不错的!
这一回,免不得又要摆酒请客。
时隔三年,荣宁街上再次来了吹吹打打的礼部报喜班子。
贾氏的族人亲朋齐来贺喜。
荣宁街上的花炮响彻云霄。
荣府这回只摆一日酒戏。
明说了,另外两日的酒宴银子拿去城门口搭起粥棚施粥施舍馒头。
石梅还让回春堂开了春日里预防风寒的方子,拿了大铁锅在城门口摆着熬制,现成施药。
石梅贾赦贾政亲自到场施粥施药。
荣府诗礼之家这回算是真正落到实处了。
三鼎甲当日跨红游街。
贾政去坐了琼林宴。
回家又喝醉了,诗兴大发。
这一回,贾珠贾琏八个伴读都肯陪着他玩了。
贾政还有一个月的休沐期,四月才会合着没有考取庶吉士的进士科举子一起选官。
王家在此时上门议亲。
王家的意思三月就迎娶。
王子胜着急要回海疆。
石梅没答应,王子胜要走就走,京都有王子腾呢。
荣府肯定要按照荣府的时间安排,干什么迁就王家。
再者,不是石梅故意刁难,实在太仓促了。
贾敏五月出嫁,两场婚事间隔一个月,实在忙不过来。
虽然只是迎娶偏房,但是,已经亏待了贾政,婚事虽然不能大办,也不能太寒碜。
石梅想,七月是贾政的生日,若是把生日与婚事混在一起办,就可以办得热闹些,不委屈贾政,也不会让御史抓到把柄。
石梅办任何事,都会考虑会不会被贾府的仇人盯上。
苍蝇不叮无缝蛋,石梅就要来个圆滚滚,让苍蝇无缝可叮咬。
还有一个关键的事情,是贾政眼下似乎不着急成亲。
石梅正好利用这一段时间,让贾政牵头,把元春的女学办起来。
石梅已经替她在族里挑选了四个伴读。
春晖园也收拾好了,只等塾师上门就可以开课。
石梅之所以着急开办女学,也是因为王淑华的弟弟要进府附学。
总不能把人塞去贾代儒手里混日子。
那样子王淑华只怕也不会对石梅尽心尽意。
不过,石梅折中一下,三月二十六,请了官媒上门,给王淑华小定:一对侧凤挂珠钗。
王淑华是二房,不能用玉如意五凤挂珠钗下聘。
这也是王淑华自己挑选的道路,没法子的事情。
荣府下聘之后,王府也就无话可说了。
三月二十八,杜宗元亲到荣府送请柬。
主考官傅大学士招了杜宗元做东床。
同宗的杜祭酒为媒人。
石梅因此询问:“我们家私宅还有几栋,未知杜先生怎么想呢?”
杜宗元拒绝了。
杜宗元父母双亡,婚事全部由傅家操办,婚房也是女方陪嫁。
他只出个人就成了。
他没有父母,岳父母就是亲人,他今后孝敬岳父母,所以接受岳父母馈赠。
婚期定在四月十八。
除开三月遇到清明,春日的四月五月(古人过阴历)都是结婚的好日子。
贾敏婚期五月十五,宜嫁娶、纳采、祭祀、祈福、出行、移徙入宅。
是个最适合结婚的日子。
四月初,教习舒嬷嬷推荐了自己的侄女儿任女师,名唤舒毓。
舒毓家有继母,临出门子,守了望门寡,被婆家要求跟公鸡拜堂。
然后,青灯古佛替夫君守孝。
继母想昧下舒毓的嫁妆,答应了。
她只身上京投奔姑母来了。
舒毓本来想进宫当女官,但是她姑母觉得女官宫女太辛苦。
宫廷险恶,危险太大没答应,宁愿自己养着侄女儿。
这回荣府办女学,舒嬷嬷回家提了一嘴,就被舒毓哀求姑母牵线,前来面试,被石梅看上了。
不因为别的,只为舒毓这份勇敢与见识。
若是族里的姑娘学到一二分,终身将会受用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