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二爷拼爹~昨晚太累了,一下子泄气了,清晨捉虫,亲们谅解

贾敬这边回家与杨氏贾珍商议,如何应对杨家的事情。

和解,杨家会趴在宁府身上吸血几辈子。

同时,在宁府出血之后,有可能被政敌咬住。

对簿公堂,可以解决一切后顾之忧。

缺点就是杨晴儿红杏出墙的时候要暴露。贾珍要发配。

至于朝廷罚银,对于宁府真不是问题。

杨氏不愿贾珍坐监,也不想丑事曝光。贾珍要被嘲笑,杨家颜面扫地。

贾珍无所谓:“儿子听父母安排。”

贾敬还没下定决心的时候,贾政从杜祭酒家里得到一个确切的消息。

他那个本家侧枝杜锡山,督察院御史已经掌握了资料,准备伺机参奏。

杜祭酒是害怕荣宁两府的事情影响林如海的婚事。

林如海这孩子真是不容易,都二十七了,再耽搁下去儿子孙子都耽搁了。

这个信息意味,宁府想要私了也不可能了。唯一的办法,赶在御史发难之前,自曝家丑。

迟早要被揭露,不如自己撕开伤口。

石梅很重视,马上让贾政过府通知贾敬,让贾敬亲自陪着贾珍去刑部投案自首。

如此,贾珍还可以落个自首的先机。

随后,石梅接到王子腾送来的消息,询问石梅要不要他帮忙把督察院的御史杜锡山的折子压下去。

石梅当晚没回复。

翌日。

贾敬卯正,贾敬押着贾珍出门之后,石梅才让赖大给王子腾回复:贾敬不愿意私了,准备对簿公堂。

并对王子腾的援手表现感谢。

同时,石梅托付王子腾,若是有意援手,希望能够让刑部看在贾珍年轻气盛,面对那样的场景失控了,并非故意伤人。希望得到酌情轻判。

石梅并没有动用荣宁两府势力压服的意思。

这种事情也压不下去,只会败坏两府的人缘与口碑。

对簿公堂,意味贾珍头顶绿色草帽的事情将要公之于众。

杨家大嫂以为宁府丢不起这个人,坐等宁府屈服。

结果,没等来大把金钱,却等来了刑部的拘押。

贾珍自首了,对于自己激愤之下打伤杨成明的事情供认不讳。

杨大嫂简直要疯了。

这种丑事,贾珍竟然承认了,承认了自己的老婆给他戴了绿帽子!

杨大嫂觉得贾敬杨氏贾珍,全家人都疯了。

杨沣整个傻掉了。

他曾觉得妻子太狮子大张口了,却没有阻止。

他没有官职,儿子也成了废人。杨家不过几百亩良田,仅够温饱。

可是杨家这些年已经好吃好喝好穿戴的享受惯了。

几百亩土地的收入,在她们眼里就必要饭的强那么一点点。

杨沣夫妻跑到宁府大闹,杨氏没见。

赖升直接报告了巡防营。

杨家两口子被巡街御史警告之后赶走了。

如今整个京都都知道了杨家有多无耻白眼狼了。

一时间,宁府门庭若市,亲朋故旧都上门探视安慰。

杨氏的表姐杨夫人也旗帜鲜明站在杨氏一边:“杨晴儿这个养不熟的白眼狼,还有你那个嫂子,也是个拧不清,少奶奶由她安排,还要五万银子的赔偿,她怎么不升仙去做王母娘娘?”

正月十七,年后开衙的第二天,刑部堂官过年酒还没完全清醒,结果被贾珍的供状吓醒了。

一等神威将军之孙,威烈将军之子贾珍,竟然被一个杨家的侧枝子弟戴了绿帽子。

刑部官员对荣宁二府没有什么恶意。甚至有些同情。马上发下签押,提取杨成明当堂。

至于杨成明有伤在身,那是活该,谁让你个缺德玩意儿,吃表兄的和表兄的,吃饱喝足了,还要睡表兄的。

兔子还不吃窝边草呢。

畜生不如的东西。

杨沣到底是官员,刑部差役很是客气:“请大人把杨成明请出来吧,大人等着问话呢!”

杨沣这才确认贾珍真自首了,顿时如坠冰窟。

杨家完了。

杨明成残废了,还背上这样的名声。或者,杨家的勒索也会成为呈堂证供。

杨沣后悔不迭,不该任由老婆肆意勒索,杨家的条件几乎是让宁府养着杨家一辈子。

杨成明这个时候已经去掉半条命,杨大嫂呼天抢地,咒骂宁府不得好死云云。

杨沣好说歹说,安抚住了老婆,把家里的马车铺上褥子,将杨成明抬上车送进京都。

因为殴打的主犯自首,杨沣的老婆又当堂撒泼,刑部尚书对于杨家的好感将至冰点。

案子判决很快。

贾珍罚银两千两,赔偿杨成明千两汤药费,劳役两年,发配三千里去漠北将军手下效力。

杨成明品行败坏,革除生员资格。

杨沣教子无方,治家不严,取消候补官员资格。

杜锡山得知消息,将手里的奏章狠狠的撕碎了。

心里暗恨王子腾这个狡诈的酷吏,阳奉阴违,明明说好了,宁府会私了。结果忽然自首,打得他们措手不及。

判决的当天,贾敬去户部缴纳两千两赎罪银。

贾珍罪减一等,发配一千里,去榆关戍边一年。

随后又缴纳一千银子的保证金,贾珍当天回家了。

刑部给出的理由是,贾珍自首,再不会逃跑。

贾珍虽然是个纨绔,但是在这件事情上挺直了脊梁。

许多人笑话他,也有很多人同情他,更有很多人认同他。

觉得男子汉就该如此。

刑部给了他半月的期限收拾行囊,出了正月在起解。

杨家竹篮子打水一场空,还被督察院追责,因为杨沣是罪官,理当发还原籍。

之前杨沣赖在京都,大家看在荣宁二府,无人追究。

此刻就有人出来说话了。

贾敬随即写下断亲文书,送往顺天府备案,跟杨家断亲了。

此事大家都能理解,谁家愿意有这样的亲戚。

这一回,杨氏没再反对贾珍休妻。

杨晴儿接到休书之后,非但没有哭求装可怜,反而大骂贾珍是骗子,又骂贾珍是绿头龟。

还说出去以后,会给贾珍戴上一千顶一万顶绿帽子。

贾珍恨毒了杨晴儿,捏着杨晴儿的脖子冷笑:“很好,我如你所愿。

我已经跟杨家说好了,把你送回杨家去,杨成明因为你废了,杨家会放过你?

杨成明的媳妇已经说了,杨成明废了,不能养家了,他们回金陵会带着你。

今后就在秦淮河安家,靠着你养家糊口了。”

杨晴儿这时候真正害怕了,趴着哭求贾珍放她一马。

贾珍提起杨晴儿就是两嘴巴了:“你十三岁就跟杨成明黏黏糊糊,十六岁却跟我装淑女,我说我怎么不记得当晚的事情,原来你们给我下了药了。

你待我如此只好,我怎么能不回报你呢?

你在秦淮河好好等着我吧,一年后我来秦淮河,照顾你的生意!“

当日,杨家来人迎接杨晴儿。

杨氏挣扎着出门,瞧见的却是邢氏与杨成明的媳妇张氏。

张氏见了杨氏,忙下车行礼问安。

待见了杨晴儿,眼里冒出火星子。

杨晴儿腿子折了,杨氏心软,吩咐下人用了轿椅把她抬出来。

杨晴儿所有的衣服被褥足足装了两马车。

张氏给杨氏行礼:“姑母真是慈心人,这个小贱人进府的时候一个光身子,如今倒是赚了几车东西。”

杨氏如今已经跟杨家断亲了,虽然听得不舒服,也不愿意用长辈的身份压制张氏。

只是吩咐杨晴儿从杨家带来的丫头翠兰:“好好照顾你们奶奶。”

杨晴儿这会子见来的人是张氏,不想跟她回去。

只可惜,眼下宁府容不下她,她就是想跑,也身不由己。被贾珍打折的腿杆一动就会钻心的疼。

杨氏最后交代杨晴儿:“婆媳一场,我最后叮嘱你一句,不要总想着利用人占便宜,要学着真心待人。

我已经跟回春堂打过招呼,他们会照顾到你康复为止,药钱不用你管,安心养病吧。”

杨晴儿这时候才知道谁才是真正待她好,眼圈红了:“婆婆,我想看看蓉儿?”

杨氏听她提起蓉儿,顿时心头生恨,摆手道:“管好你自己!”

护送杨晴儿去杨家的赖升回来禀报:“杨晴儿回去后也没得到单独的房屋,直接丢在杨老太太屋里,两车东西都被杨成明的媳妇收了,翠兰打架一般才给杨晴儿抢了两床被褥。”

贾珍却根本不愿听这些,吩咐把屋里的家具,全部砸成渣滓,铺盖被褥全部烧成灰烬,又吩咐赖升,马上刮墙,重新修葺。

“别耽误老子娶媳妇。”

赖升派去询问贾敬,贾敬道:“随他去。”

贾珍在家的十几天,白日去母亲面前行孝,夜晚歇在前院书斋。

正月底,忽然出门,邀请了一般子狐朋狗党吃酒,托付他们帮忙照应家里,并指定自己的小厮刘喜跟他们接头,希望这些朋友得了有关荣宁两府的消息,能够通个气儿。

石梅得知贾珍的安排,不胜感慨,算是有点良心。

其实荣宁两府有自己的情报网络。

只是杜锡山三人都是清教徒,从来不上酒楼茶楼饭庄,家里也只有小猫两三只,想要安插个人进去,就如和尚脑袋上的虱子一样。

荣幸两府的暗桩斥候,恁是拿这样的人没法子。

这回亏得杜祭酒通风报信。

不然,荣宁两府不仅赔了银子,折了夫人,还要名声扫地,官威受损。

贾珍这回免不得被人嘲笑。

然而,外人都在评论,荣宁两府不愧是铁血功勋之后,脊梁骨硬挺。

贾敬还得了个治家严谨,大义灭亲的好名声。

最大的好处,却是斩断了杨家这门恶亲。

二月初,贾珍起解。

宁府动用关系,给押送的差役配备了最豪华的马车。

然后,贾珍的东西拖了一马车,吃的喝的用的,门门齐全。

贾珍自己身上还揣了五千银子。

一路上押送的差役的吃穿用度,都是宁府包圆了。

一般人不愿意干这个,这回押送贾珍的两个差役却乐呵的很。

动身之前,贾敬就给两人封了红封,二十两。

然后一路上吃喝都是贾珍管够。

他们的俸禄每月只有二两,这一趟真是赚大发了。

那一路上伺候贾珍比亲爹还细致。

转眼到了贾政进场的日子。

上一回秋闱,贾政带去的饭菜被人翻来翻去的检查,让贾政有点食不下咽。

这一回,贾政要求只带营养茶面子。

石梅还是害怕贾政进去三天,缺乏维生素蛋白质,影响脑力。

因此,给贾政带了三个茶叶蛋,将晒干的青菜磨粉掺和在茶面子里。

又给贾政带了银吊子,瓷壶,吩咐他每天必须吃三杯绿茶。

二月初八晚。

二月京都猴冷,贾政内穿桂花结子的衫子,外传毛皮大氅。

背着当初山子野考试的书箱,胳膊上挎着提篮,全部都是吃食。

原本不需要贾政自己拿着。

贾政却说等待检查的时候,总是要自己背着,不如提前习惯一下。

一家人在垂花门送别贾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