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闻故人

娇花不待嫁 懒人小熙 1661 字 9个月前

布包里面是一封信和一个长形木盒。她先拆开信,即便没有署名,也能看出是陈应棠的笔迹。这一年来,他们每月都会有书信往来,芩玉的家信也由他帮着收寄,比原来快了不少。

两人慢慢熟络起来,以兄妹相称。她心中将陈应棠当做兄长一般,时常与他探讨写字画方面的问题,也曾画过两幅山水相赠作为答谢,她对这个体贴的兄长十分敬佩,常想着若自己是男儿身,定也要跟他一样潇潇洒洒。

她细细读着信,不知为何,总觉得这封信的语气有些奇怪,带着些伤感。信上说他要回姑苏过上元节,在那边大概半个月时间,若有需要捎去带回的东西,可以由他转交。

还说他备了新年礼,希望能称她的心意。最后,简单提了一句,说家中已选好一名女子,催着他早些成亲,可他却不想如此草率便娶妻。

芩玉看完那信,心中有些纳闷,陈兄以前从未跟她说过家事,为何这次会提到成亲?她将信叠好放到一边,打开木盒,只见里面是几块松烟墨和大中小一套姑苏如意堂出的兼毫。

她见了微微一笑,上次送他那副淡墨山水时,自己便觉得只用一支笔甚是不便,没想到他仅仅看画便能明白她所想,送了一套笔来。由此,她愈发将他当做知己对待。

第二日,芩玉在书阁写好回信和一封家书,托了小内侍送出宫去。而那封来信,仍是谨慎的烧掉,以防被别有用心的人看了去。

陈应棠这一整日都心不在焉,脑中乱成一团。与母亲约定的一年之期就要到了,本以为这一年他能渐渐将她淡忘,可是书信来往反而让他俩更加熟络起来,也让他明白,这女子的才情与单纯世间罕有。

他纠结着,既然答应母亲,便不能失言,可想到若是成亲,便再无资格站在她身边,心中又不甘心就此罢手。所以,他决定写一封信,试探她对他是否有情,若是有情,他便不惜违背父母之命等着她;若无情,那便就此放手。

回到府中,他便收到宫内传来的回信。急忙拆开,仔细看着每一个字。看完最后一句,手一松,那页纸轻轻飘落地面,仿佛一片死去的落叶,没有了任何的希望。

他苦笑着,果然,她自始至终都没有将他放在心里过,至多当做一个书画知己,或是多有关照的兄长。他不该抱着幻想的,若她有情,早在第一次见面时便不会那般疏离。

最终,她还是放不下那人吗?想起她面对那人时的面容,是与他在一起时从未有过的浅笑,还带着一丝羞涩。他后悔当时没有多看几眼,更后悔为何先遇到她的人,不是自己。

弯下身捡起那封信,想要丢入火盆中烧掉,手伸出去,犹豫半天又收了回来,叹了口气,终是不忍心烧掉,重新折好放回信封当中。走到床边,拉开床下一个暗格,里面厚厚一沓皆是她写来的信件。

将那封信放入其中,他取出旁边那个小小的锦盒,里面是她的印章。事到如今,他已没有资格再保留她的名字,手指轻轻摩挲着那一刀一刀刻出来的字迹,这是他与她唯一的联系,如今,连这个也保不住了。

一个月后,陈应棠与汴梁城张家的千金定亲。也是在这一天,芩玉收到他送来的一个小小的锦盒,没有任何书信。她打开那个锦盒,发现里面是一枚上好的青田石印章,看着上面吴苇墨三个字,才猛然想起,这是她两年前托陈应棠刻的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