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丫也慢慢地走了过来,轻轻握住弟弟的手:“琰儿,你要照顾好自己,以后回家了,姐姐给你做好吃的。”
徐琰咧嘴一笑:“放心吧姐,我可不是普通的小孩子。”
他可是二十一世纪的有为青年!
梅丫和杨氏不约而同地被他这句话逗乐了。
徐琰突然想起来一件事,对梅丫道:“娘亲身子不好,变天的时候就会偏头痛,你记得给娘亲多热点红糖水,给她揉揉脑袋,会舒服些的。”
“你先管好你自己吧。”福贵不知何时来到了他的身后,敲了敲他的脑袋瓜子,随即对杨氏说道,“姨,时间不早了,我们得尽快赶路才是,去晚了,怕就没机会进永安商行了。”
福贵的一句话立刻打破了眼下这难分难舍的局面,杨氏也不再挽留,又叮嘱了福贵几句后才目送他们离开。
徐琰艰难地迈着小短腿跟在李福贵的身后,一边走一边转身向姐姐和母亲挥手作别。
他知道母亲这会儿肯定在哭,他也舍不得离开她们,可在生存面前,所有的感情都将会面临着离别的那一天,只是有早有晚罢了。
古代的马路也挺讲究的,通往郡和县的路相当于新世纪的省道和国道,会有不少马车经过,因此路面会铺上细石子,大约有两丈见宽,刚好可以并行两辆马车,日经月累地碾压后,倒也十分平坦。而乡镇的路就没有这么阔气了,多数都是由田土开辟而成,没有石子铺面,碰到雨雪天气就剧滑无比。
二人行了约莫一刻钟,便从泥路过渡到了石子路,路面宽广之后,徐琰觉得整个人都精神了不少,离别的辛酸也渐渐被抛在脑后。
路人行人渐渐变多,偶尔还能看到打马而过的人,间或有马车经过,看得他目瞪口呆。
这可是他第一次见到古代马车,果然比电视里看到的要气派!
见徐琰一副乡巴佬的样子,福贵忍不住勾了勾唇。
待会儿入了城,恐怕得把他的下巴拖在手里。
徐琰的身板弱小,走了几里路就开始疲惫了,福贵见他气喘吁吁的,便停下来稍作歇息,顺带将肚子填饱。
步行三十多里路虽然很累,但徐琰却咬牙坚持下来了,吃了窝窝头之后就很少再休息,脑子里不断有“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句话在给他打鸡血,行至未正三刻终是到了赤水县。
他已经没有力气去欣赏古代城市的繁荣昌盛了,衣衫早已汗透,包子馒头在路上的时候就已经不知不觉地吃完,不断消耗体力,使得他这会儿肚中空空如也,疲乏和饥饿交叠,连视线都开始恍惚起来。
福贵见他走路都没什么力气了,便带着他来到一家小面馆坐下,一并叫了两碗牛肉面。
徐琰一口气喝掉两碗凉白开,随后就趴在桌子上一蹶不振了。福贵将行李放在一旁的凳子上,问道:“今天赶路有些疲惫,不如去我那里歇一晚,明日再去永安商行?”
徐琰翻开眼皮有气无力地瞅着他,好半响才吐出一个“不”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