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见如故

当今天子也非好色荒淫至此,非要纳臣子之女。不过是皇后有此提议,而皇帝后宫三千,广纳佳丽,也没有送上门来还推拒的道理,就顺水推舟由着中宫下了懿旨,没想到一下子捅了马蜂窝。

程家女入宫之事就此作罢,却让皇帝找到了一个借口搪塞群臣。

程小姐碧玉年华,父母尚且不舍其离家,何况韩王年方十五?

程将军为首的一派力主让韩王离京,如此一来倒是被皇帝反将了一军。

皇帝与群臣如何斗智斗勇且不提,此事流传出宫后,贵妇人们热议的中心是:程姑娘的亲事,免不了有些波折了。

家世好的人家的女儿,若非早早就被门当户对的人家定下,及笄礼后,求亲者也该踏破门槛了。

京都之中虽有定亲之后,将女儿留到十七八才出嫁的人家,然而,女子十五六出嫁的仍是常例,如同谢微那般。

程家小姐今年十六,家中溺爱非常,父母挑花了眼,一直没有定下亲事。天子纳妃之事一传开,一年半载之内,只怕没有媒人敢上门了。谁也不敢顶着个跟皇帝抢女人的名头,少说也得过两年让世人淡忘了此事才行。

这样的八卦是夫人小姐们津津乐道的,而酒楼里那帮读书人关注的重点显然不在此。

他们指责韩王骄奢淫逸,附带抨击远赴封地的几位皇子之后,感慨几句太子贤明仁孝,却不为天子所器重。按常理,太子的东宫如同一个小朝廷,汇聚文武英杰,而储君年纪渐长,就该早早临朝听政,以及早熟悉政务,代行监国之职。

然而本朝太子,别说参议朝政,朝中重臣甚至未曾谋面,或许迎面相逢,都未必能认得出来。

谢微想起《世语》中的一段故事,曹叡即位后,群臣对这位新帝不熟,急于一睹风采。然而静候数日,新帝只召见了刘晔一人。君臣长谈之后,刘晔步出殿外,对其他大臣们感慨道:新帝可比秦皇汉武,才略也不过稍逊罢了。

后见曹叡果有其祖之风,甚至对死对头吴蜀而言,威胁更甚于曹操。

谢微想着魏书中的形容,天资秀出、长发委地的魏明帝,多半继承了甄氏传说中的绝世之姿。当下忽起了一念,问萧妩:

“先皇后相貌如何?”

萧妩一呆,瞧了瞧谢微,到底不愿指责她言语冒失,勉勉强强地应道:“只闻贤名。”

哦,谢微点点头,将那个无厘头的想法抛诸脑后,顿时兴趣寥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