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一些小商铺想着拉着板车去隔壁的县里城里买粮,再回来倒卖,谁想到隔壁的几个州府也都不同程度受到了涝灾,米粮也是自给不足的。还有一些州府已经出现了明目张胆抢粮的事情来了。
相比之下,聊城的情况还是好很多的。为了避免有歹人流窜进聊城,给聊城百姓带来不安的因素,官府下令严格管控进城的人员,非聊城的百姓一律不得进入。
卫老夫人听了这个话头,心里也稍稍放松了。
卫家家宅没有男丁,倘若有人起了歹意,她们一家子孤儿寡母首当其冲。
索性,卫家趁着粮价没上来的时候,囤了不少的粮食,省去了好大一部分开销。同样是清贫的人家,为了一口粮食,都不得不跑去当铺里典当家底了。
卫老夫人带着一家人足不出户,大门也不打开,不知情的还以为这卫家一家子搬去逃难去了。
就算是如此,卫老夫人也未能避免一桩恶事。
那日早上起来,卫老夫人觉得浑身酥软,使不上劲力,头上还晕乎乎的,怎么想都觉得不对劲。朝着外头叫了一声张婶儿,也不见应答,透过窗户只见外头天已经大亮了,赶紧拖着疲软的身子穿了鞋,推开了门儿。
只见自家院子里安安静静的,平日里这会儿几个孩子都是已经醒了的,尤其是灵哥儿,早就活蹦乱跳地在院子里侍弄花草了。
卫老夫人越想越不对劲,加快了脚步,一把推开李氏、张婶儿的房门。
只见大家全都躺在床铺上,睡得沉沉的,兴儿哥、珍哥儿、灵哥儿,一个孩子都没少。
“不好!”卫老夫人转身朝着厨房跑过去。
厨房的门四敞大开着,只见里面原本存放的三四袋子米面都不见了,灶台上放着三块碎银子。
就算是平时,这三四块碎银子倒是能买一两袋子的米,可是如今米面有价无市,大米商已经把粮食炒到了天价上去,。这点银子连一顿都是不够的。
听到卫老夫人的喊叫,张婶儿和李氏赶紧披了衣服跑过来瞧。
“哪个缺德的,偷粮食偷到我们家里来了!”李氏瞧着空荡荡的厨房,恨恨地拍着大腿,“这不是要我们一家老小的命嘛!”
卫老夫人此事庆幸自己当初让张婶儿多买了好些的粮食,并把它们分着收放。除了厨房里的三四袋米面外,她还在自家后院隐蔽的地窖里放了一些,又在每个房间的粮上头放了一些。
虽说少了四五袋的米面着实很心痛,但是也不至于说一家子都饿死。丢了米粮,也好给邻里乡亲放出话去,以后就不会再有偷米的琢磨到卫家头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