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迷香偷米

后来虽说聊城的雨依旧断断续续下个不停,但好在事先有准备,太河堤坝也没再出现问题。杨业秉辛勤奔波在太河边儿上,柳知府也就索性继续在衙门里头懒怠着,只是听一听冯师爷口述的太河灾情的控制情况。

卫老夫人则是紧闭大门,除了每日里张婶儿和英子冒雨出去,在全城一点点收集粮食以外,卫家几乎没有人踏出府门一步。

自打下雨以后,卫老夫人更是不让卫文彦再去学堂了,就只是让他在家里看看书,练练字。卫文彦也听话,在窗下的桌子上临摹一番字帖,又或是读一读书架子上的诗集,心里头也是平静。

这雨差不多断断续续下了七八天,天上才见了太阳。杨业秉心里头也才终于松了一口气。孙氏百般劝慰他,顾忌自己的身子,歇息半晌再去太河边。杨业秉才在家中歇了好一会儿,慢慢地用了早饭。

柳知府也在太阳出来的那天,坐着轿子出了门,往太河边去。

一见到乡亲百姓,柳知府赶忙从轿子里出来,拍着大腿,哭叫起来,“乡亲们啊,这雨可算是停了,这些天可真是苦了大家伙儿了啊,我听闻百姓们受了灾,苦闷得心都疼出了一个洞啊,只可惜我只能在府衙里谋划抢救堤坝的事宜,没机会来看乡亲们啊。”边说着,倒还真挤出了几滴眼泪。

百姓们这些天都是讲杨业秉在太河边修堤补坝看在眼里,本就是将这份功劳记在了杨大人的身上,可如今见知府大人亲临,一副备倍受苦难的样子,倒是心里也有几分偏袒了知府大人,到底人家是衣食父母官,是要坐在后面指挥受灾情况的,自是没错。

冯师爷在一旁叫着两个差役将知府大人搀扶住,自己也大声哭诉起来,“大人,您别再激动了,这些日您忙得不吃不睡,身子本就疲软了,再这么伤感,定是要病倒了啊,聊城百姓还是需要您的啊大人。”

冯师爷这般语气哭诉起来,竟是连柳知府都被自己给感动了。百姓们也纷纷七嘴八舌劝起知府大人来,让他莫要再动气。

柳知府便带着冯师爷将太河边儿的情况都又仔细了解了一番,做出一副自己不辞劳苦为了聊城百姓安居的样子来,也让围观的百姓们感动不已。

而偏生这个时候,杨业秉在家中歇息,一个早上,两个人也愣是没有碰上面儿。

其实杨业秉在家中也并不是十分放得下心来。他知道,虽然这次的涝灾没造成什么人员死伤,也没有那些家里大面积被水淹涝,可是到底还是把聊城的土地给淹了的。

土地就是粮食,粮食就是百姓的命门。

如今的当务之急,就是赶紧由知府大人上奏京城,能够早日开仓赈粮。

不过,杨业秉不知道的是,此后的一个月里,知府大人仍然有各种理由拒不见他。他也渐渐对聊城的柳知府失去了原本的期待。

今年聊城的夏天比往年都要冷些,原本这时候的晚上,卫文彦都热得心里发慌,敞开窗子,单单只穿一个小肚兜才睡得着。今年竟然关着窗子还要盖上小被子,不然凉风阵阵,恐有风寒的担忧。

起初,街上头的粮食也就是贵了一点儿,渐渐地价格也是越来越高,慢慢地到了有价无市的地步去。

聊城几个大的米商更是留足了自己家的分量以后,可劲儿把米价炒上去,就算这样,也仍旧有很多大户人家纷纷跑过去抢着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