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卫府来客

就是因为这个,杨业秉这一整天就愁苦难耐。

“杨大人,现在涝灾能严重到何地步,我们还不清楚,不过多少可以做一些防护措施,避免这家宅里淹涝,好在聊城城东的低地多软土,水也容易下渗,应该还有法子的。”卫文彦结合着印象中,以前自己在地理课上习得的知识,还有在《水经注》一类书籍上看到的文字,才想出了这些法子来应对。

同时,他也不得不感慨,为人臣子,为人下属,就是有很多的身不由己,拿捏不准。考虑个涝灾,都要自己思来想去,避讳这个,避讳那个,可见如今朝中为官之道,也并不是清清白白,轻轻松松。

杨业秉好似被卫文彦的一点话,打通了任督二脉。

的确,这涝灾的危害,还不言而喻,与其私自声张会造成城立百姓的慌乱惊恐,倒不如冷静想一想如今能够做的究竟有什么,先将防护的措施给做出来。要是这雨下到不可控的境地,相信知府大人也会有些许的动摇的。

“卫老夫人,这卫家小少爷果然聪明得紧,待此事妥善解决了,我可能要与卫老夫人促膝长谈一次了。”杨业秉向卫老夫人拱拱手。

卫老夫人一听,杨大人提到了兴哥儿,想必是动了收下他这个学生的念想。

卫老夫人明白,自己的孙儿是打心底里想拜这个师傅的,自打杨业秉搬进了西院儿,卫文彦更是多了好些个书来读,还时常跑到西院里去询问些自个儿不懂的,再也不会像以前,坐在廊下的台阶上、小书桌前唉声叹气地不开心了。

她示意李氏去拿些细粮来,给杨大人捎回去吃些。李氏也不是真傻,也晓得自己家兴哥儿求先生的道理,急急忙忙连雨伞都没打就冲向了厨房去。

“使不得,使不得,卫老夫人。”杨业秉赶忙推辞,拿起了门口放着的蓑衣,准备穿上离开,“眼下涝灾就快来了,田地铁定是被水淹了的,到时候粮食就是稀有物品了,可真的要早做打算啊。”

聊城地处干旱,卫老夫人也是经历过聊城两次特大的干旱的,怎会对这些心里头没数呢,不外乎就是照着大旱的年份囤粮就是了。

处于对杨业秉的感谢和尊敬,卫老夫人还是将那一小袋白面粉给杨业秉捎上了。

杨业秉无论如何也争不过几个女人,卫宅大门四敞大开,要是真推搡起来,还真的是他说不清楚些。

无奈之下,只好接下了。

“卫家的大恩,杨某人就不多谢了,日后若是需同街坊们通气儿,说说安置这涝灾的事儿,还是要麻烦老夫人的。”说罢,又道了别,杨业秉这才走了。

“娘,咱们当真要囤了粮食,躲到山里去?”李氏其实是没个主意的,她听谁说两句,都觉得人家说的是对的是真的,胆子小得跟白兔子差不了多少。

卫家的主心骨还要是卫老夫人。

“张婶儿,咱们多买些不怕潮的吃食回来,慢慢买,多买些,如今下着大雨,谁也估计不上的。”她想了一会儿,又转身同英子吩咐道,“你去找一身小孩子的蓑衣来,就兴哥儿那么大的来。”

“娘,这下着大雨,您要上哪儿啊?”

“我带着兴哥儿,去一趟卫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