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茅草小屋

除了卫家和杨家,别的人家丝毫没把这场大雨当一回事儿。大都还沉于大雨好丰收的假象之中。谁也没想到,每年拯救他们于旱灾的太河,今年竟然会对他们倒戈相向。

在卫老夫人的安排下,英子和张婶儿还有珍哥儿开始在聊城的各个地方买进一些粗粮,和少部分细粮。

粗粮比起精米精面一类,到底还注了水,受了潮,已经打好的粮食也是吃不得的。然而到了下半年,若是光照还算充足,聊城是容易存放住一些。

涝灾不比旱灾,若是灾害后,粮食的土地还赶得上下一波收种,算上这土壤里丰富的雨水,下半年的收成应当还算是极好的。

也就是说,涝灾的囤粮,也只不过是多存上小半年的,不像旱灾,没个一年半载,缓和不过来。

卫老夫人吩咐了,以玉米、高粱米、小米、地瓜为主的买进,分批次拿回来,不能雇车,只能自己扛拽回来,声张不得。且没个摊位上头不能买进太多,免得一家子孤儿寡母引起别人的猜疑。

卫文彦则跟着祖母一起前去了卫三家,将这个消息告知卫宏表他们。卫三家的宅子也是在城东,而李氏的娘家却是在城西靠近太河上游的位置,暂且较为安全些,卫老夫人便只差英子路过的时候,给送了口信过去。

卫老夫人深谙,城郊的那块地要是没有卫三家的首肯,单仰仗着卫宏表,是没有这个魄力把良田让给自家的。

此次前往卫三家,也算是卫老夫人登门的拜谢。

两位老太太年轻时候的恩恩怨怨,无非就是同为卫家的媳妇儿,相互争来争去的,一时半会儿也说不清楚,反正就是你看不顺眼我,我看不顺眼你的。

活了大半辈子,她们的丈夫双双离去了,剩下的俩人,也没什么可争的了。反倒开始惺惺相惜起来。

都说人越老,越是以前的事儿记得越清楚。

卫老夫人就很信这话。这几天,她总是梦见年轻的时候,记忆中卫三家的样子总是得理不饶人的,指责这个,说道说道那个,也总是拿自己的孩子到处显摆,巴不得全聊城都知道,自己家的儿子有多么出色,讨了京城的媳妇儿,又是靠着自己起的家,卫三家的就好像从不会在任何人面前低头。

她也瞧不上自己两口子搞起来的布庄子,就算那时候卫老夫人到哪儿都有人簇拥着,追捧着,卫三家的也不过是私下里啐一口,“富不过三代,教养出那么不争气的儿子,我看她以后老了,有的她受!”

可真当卫家败了,她也从不曾登门说过风凉话,也不曾当着卫老夫人的面儿,再吹嘘自己拿京城的大儿子。

咚咚咚——

“谁啊?”

“是我,卫老二家的!”卫老夫人扬声回答着。

开门的是一个秀气的闺女,手里拿着伞,身上围着块布,估计是在做活儿。卫老夫人见头发还没成把地盘起来,想来是还没出嫁。她那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的,挺挺的鼻子下头是一张小小的嘴巴,微微扬起些许弧度,卫老夫人都不禁叹一声,好生俊俏的丫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