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卫府来客

杨业秉穿着湿湿嗒嗒的蓑衣,走进了卫家大宅,他本是想前来知会一声儿,却不料卫老夫人打开大门,请他堂上坐着歇一歇。

杨业秉不好推辞,便脱下了湿淋淋的蓑衣,坐了下来。

“杨大人,今儿还下着雨,怎么就来了?可是有什么缺的想要借一借,不妨事,都是邻里街坊,您打个招呼,我们能帮忙就搭把手儿。”卫老夫人虽然平日里落下个吝啬泼辣的名声,但是她一直视杨业秉为自家乖孙的先生,对他还是殷勤一些。

杨业秉见卫老夫人并不同自己太见外,想来也不会如同知府一般,把自己的想法真的当成无稽之谈,左不过是受了卫家的恩惠的,这涝灾即将来临,他也是一定要来打招呼,让卫家早做准备的。

“卫老夫人,实不相瞒,这雨已经下了整整一天,还未停歇,据我估算,今儿夏天恐怕不是雨水丰沛庄家丰收这么简单的。”

卫老夫人似乎没听懂杨业秉话里的意思,“杨大人觉得如何?今年雨水这样足,那还不是丰收年份?去年夏日里下了三场大雨,秋日里稻米就不知道多了多少收成啊。”

“我的意思是,今年雨水实在太过富足,聊城恐怕,会有涝灾。”

卫老夫人沉默了半晌,方才开口,“杨大人,我卫云氏在聊城也生活了大半辈子了,一只脚已经进了棺材里头的人儿了,这么好几十年,旱灾倒是不少,隔个五六年,就因着没雨水而收成不好,我还从没听说过,聊城有过涝灾的。”

卫老夫人话语间很是平静,没有什么波澜。

“卫老夫人,我翻查过聊城的雨水册子,也推算过,连日里雨水频繁是以前不曾有的。星象上看,这雨一时半会儿听不了,原本前几日的雨水就已经把太河的河道给灌得差不多了,要是再下上几日的雨,河水必定漫过河道。”

“太河?”卫老夫人实在是难以相信,那每年快半枯的太河,会发生涝灾。

“不错。”杨业秉继续道,“我早已经向知府禀明了情况,但知府大人似乎并不想采纳我的意见。如果卫老夫人信任我,就请预先做好涝灾要来的准备罢。”

卫老夫人还是满脸踌躇,拿不定主意。

这时,卫文彦跟着李氏进堂上送茶,卫文彦将站在廊下,将他们的后半对话听得是一清二楚。

他原本就怀疑这聊城的排水系统有问题,如今杨大人又亲自登门说了这水灾的隐患,他心里头是更是偏向杨业秉杨大人的。

“祖母,孙儿觉得杨大人说的有道理。”也就是这半年多的光景,卫文彦说话也利索了许多,不在一下子说不出一句的长话了,只是语速上稍微慢了一些。

自打卫文彦进了学堂,卫老夫人便不再拿他当成一个奶娃娃看,家里大小事儿,多半都会让李氏带着他,一同考量。

此刻听了孙儿的话,卫老夫人也不言语,只是看着他,等着他接下来的交代。

“祖母,雨下得如此大,必定会引起大量积水,咱们这儿本就多旱,没有什么避涝的准备,一旦雨多了,肯定就淹了。”卫文彦把自己这些天担心的事儿,讲了出来,是想从杨大人那儿,寻找些解决办法。聊城城西地势高,城东地势低,要是城西的太河先决堤,那最后遭殃的,一定是城东。

而他们卫家,就是在城东。

杨业秉听了卫文彦的分析,不由得吃了一惊,如此年岁的孩子,居然也会有这般的担忧,可见眼界并不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