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光禄大夫

杨业秉原本是朝廷中受宠的从二品光禄大夫,极为当朝皇帝赏识。其出身寒族子弟,为人刚正不阿,不以权谋私,当为各级官员的表率。

但是可惜,他作为太子的书法指导,曾与太子相处甚多,颇为亲密,导致后来太子案遭受连坐。杨业秉在朝为官十余载,从未结党,甚至因为直率而得罪过不少人,因此朝堂上并不会出现大批官员为他求情请命,他就成为了这场太子案的“陪祭品”。

卫文彦关于杨业秉的事儿,大体也就听说了这么多,这还都是张聪夫人来卫府的时候。同李氏一起嚼舌根的时候,他听闻的。

在卫文彦看来,京城的光禄大夫,想必是学府五车的,通明事理的。能够得到杨业秉这样的先生,对于他一个偏僻城镇的小娃娃来说,是可遇不可求的美事了。

其实杨夫人孙氏把卫文彦带到自己书房,也是存了试探他一番的心思的。

此前,在卫府用饭,他年纪尚小便读过那么多书,更是将开蒙的书籍熟背在心,难免也让孙氏怀疑这娃娃会不会是个只懂得死记硬背的。自己的丈夫杨业秉虽然出身寒族,但却是心系天下,以民为己任的。

自己的丈夫收学生,也应当是选择心存善念,为人正直,不贪图富贵之辈。

若是这卫家的小娃娃是个机灵聪明,天资聪颖的,那就要自己仔细替丈夫留意些,莫要这孩子机灵过了头。若是他是个只懂得死记硬背,循规蹈矩的,那就算收了这个学生,来抵去住在卫家的租钱,也没甚不好,省得平白占了人家的便宜,或是以后再被京中算计,也让卫家人说不清楚,无辜受牵连。

杨业秉是个不能没有书的人。家中原本有些值钱的东西都被抄走了,也就剩下些日常能用的还有那一房子的书。

书籍太多,还有大多是古本,藏品,他带不到这蛮荒之地来,只能寄放在京中的亲戚家里头,带了些平时时常翻阅的在身边。

虽说只是时常翻阅的,但是依旧满满装了一个大箱子。

西院儿里有几个一人高的大书柜,赶巧儿,刚好装得下了杨业秉手里头那几大箱子的书。说实话,卫文彦自打变成了一个小娃娃,就没见过这么多的书。

虽说隔壁张员外家的张聪也是个爱书的人,可是那些话本子哪能堆出来这么多啊。这三四个书架子全都被装得满了,书架子上还都没有灰尘,干干净净的,可见是时常翻阅和清理。这个京城的光禄大夫,果然是名不虚传。

“这是朝南的房子,不会太过炎热,凉快一些,他们刚出了汗,消了汗就来这儿凉快些。”孙氏看着后跟着进来的李氏,忙同她解释。

李氏也朝着她淡淡一笑。

“娘,书,好多的书啊。”卫文彦指着满架子的书,朝着李氏说道。

李氏不怎么识字,也没看过几本书,看着满架子的书她也着实震惊不少,觉得这比东街上那间书铺子上的书还要多,看着那些七七八八的字,自己也说不上来都是些个啥,只能略微尴尬地看着自己的儿子,笑一笑。

“父亲喜书。”若水在卫文彦的身边,随手翻开了一本书来,卫文彦看着上面写着《水经注》。

这虽不是四书五经一类的儒家文化必读本,却也是后来传世千百年的名家典籍,况且还是记载着名山大川的著作。卫文彦只是依稀记得,自己还是魏莱的时候,是看过上头的几篇文章的。与其从这么多书中去找一本适合自己的,自己感兴趣的,不如就随手拿一本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