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第九回 先发制人

迎春微微一笑,对贾琮道:“琮儿,姐姐不怪你早晨踢毽子吵醒了我。但姐姐气的是,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天之中最应该用来读书念诗的时辰,那些丫头们却纵容你来踢毽子。你说这样的人,我应不应该罚她们?”

贾琮的脸上露出了为难,“可是……青苗姐姐她们平时都待我很好。”听惯了丫头哄的贾琮,怎么也想不明白二姐姐为何要说她们的不好。

迎春又道:“倒不是姐姐希望你将来能够出人头地,光宗耀祖。而是你还小,多读点书知道些道理总归没有坏处。知道的少,旁人就会欺负你无知;知道的多,旁人知道你不好骗,自然不会欺你。你若是将来好了,你身边的人也跟着有福气;你若是将来不好了,便是青苗她们也要被赶出去。你要记住,你是一个爷,是咱们荣国公府长房正儿八经的小爷,和府里头那些小厮不一样。旁人只有听你发话的份儿,谁也不能指派你,知道了吗?”

“知道了。”贾琮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可看着二姐姐认真的样子,也知道她说的必定是为她好。

再过不久,府里便会迎来一位尊贵的客人,她便是嫡亲姑母贾敏留在姑苏的孤女林黛玉。那贾雨村不过是护送黛玉上了一趟京城,得了林如海的一封推荐信,便又做了官。更何况是自家人?只可惜贾家的人都是不懂得这个道理似的,不但不把人家的掌上明珠当回事,还要被有心之人如此算计。

一想到上一世,林如海故去之后,黛玉在琏哥哥的护送下回了姑苏。回来时,给她们几个姐妹一人带了一样东西,分的清清楚楚。都说黛玉是个性子清冷孤高、嘴上不饶人的性子。可有的事情,明眼人都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又怎会不知内里的真正为人?只这尖酸刻薄的名声,到底是底下的人传的,还是有心之人故意说的,便也不得而知。

没的哪个府里下人无人授意,就敢私底下明目张胆地传客人的不好来。即便是真有了,主家若是在意,也该出来惩治才是。

可怜玉儿妹妹,明明是朝廷二品大员的女儿,又是老祖宗的心肝肉儿,在府里活得如个浮萍一般,同自己上一世相比,也不过少受了些罪罢了。同自己的爹相比,姑父说的是个托孤,却连自己女儿最后的终身大事、遗产嫁妆都没考量好,又能胜过几分去?最后还不是落得个被人算尽了钱财,又不能和青梅竹马的宝玉结亲的下场?

迎春心底发出一声嗟叹。眼下更为急的,便是当让贾琏先行前去打前站,把林姑娘平平安安接过来才是。

穿戴好,留了琮儿简单吃了几样早饭,便送了他回自己的院子。贾琏的院子在东苑,倚着墙边栽了几棵秀美挺拔的翠竹,立在风中。石凳旁放着一样秋千,秋千后的墙上爬满了蔷薇。

连着几日凤姐身上来红,他也不得近身,那王熙凤又看的紧,懒觉是不想睡了。索性一大早起来再院子中走走,清算清算这个月以来欠外头酒楼画舫妓院的银子。

哪知越算眉头蹙的越紧,不由气恼地一扔算盘,“哼!都怪娶了这夜叉婆,害得我堂堂荣国公府公子在弟兄们面前连头都抬不起来!”

“哥哥在气什么?”

贾琏正自言自语骂着,忽然听到一个女子的声音。别是给丫头听见了!顿时心下一急,却见迎春站在门口,走了进来。顿时松了一口气,笑道:“原来是二妹妹。怎么起的这样早?有空来看哥哥?”

迎春看了一眼那被扔在一旁的算盘账本,心里猜到了大半。面上却依旧浅笑道:“琮儿大清早的在我院子里踢毽子,被我说了几句,送他回来念书。”

送贾琮回来念书?贾琏听后哑然,“咱们大房的人就不是读书的料,你竟然送琮儿回来念书?”

只见迎春的小脸异常认真地道:“哥哥这么说就不对了,自古英雄不问出处,更何况咱们荣府本来就是簪缨世族,同是一样的血脉,二叔读书入朝,咱们琮儿怎么就不能读书将来进学了?更何况琮儿还那么小,又生的那般聪明伶俐,只要教的好,将来定能中个举人以上。怕只怕身边的人都带着他玩儿,时间久了……就不好管了。孟母为了孟子三迁,可见周遭人的影响多重要,你看环哥儿。”

贾琏一惊,这他自己倒从来没有想过。作为自家人,当然是能出一个将来做官的更好。只是琮儿还是个小毛孩子,自己这个做哥哥的平时只顾着自己,也没有多加管教。上回自己在院子里看见他踢毽子和丫头们闹作一团,便不高兴地说了他几句。他也不想自己的弟弟变得跟环儿一样,人见人嫌。

贾琏上下打量着自己的这个妹妹,上回在定北侯府的事情他也见到了。如果不是迎春,只怕那一日还不定要得罪多少京都中的贵人。现在又晓得周遭人对琮儿的影响,难不成以前都是藏拙呢?

迎春故意叹了口气,“只可惜,琮儿还太小,等到他做官,得等到什么时候。我便只等着二哥哥你做大官儿了!”

贾琏的脸色稍稍有些难看,他一没有做官儿的父亲,二没有家世强大的母亲,想做官何尝容易?莫要说是做官了,他自己还欠着一屁股外债,现在让他跟着商贾谋点事情,他也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