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案首

穿到古代当大官 苗乔乔 1608 字 10个月前

第二日一早,凌景初就来了衙门。谁料几个国子监博士正聚在一起商谈,竟没在阅卷。他不由大为惊奇,忙凑近一看,几人竟是在讨论一个学子所做的策论。

如今国子监博士一般由新科进士担任,怎就会讨论起一个未入学的小学生写的文章了?几人见他疑惑,忙将卷子递给了这位主考官。

凌少尹还未看内容,一看这笔风骨极佳的字,就有了三分喜爱。题目是已拟定好的,大家都一样,也不用说。再往下看,以圣人仁和慎刑之言起笔,已经有了格局。观其文字,足见对经义十分了解。只是这起笔虽好,也不足以让几位进士赞叹啊。

凌景初带着疑问看下去,到了承接之处,方才讶异了。原来这学子说起本朝法律,竟然头头是道。将本朝律令较之前朝的改进之处写得十分详尽。说实话,朝堂上的官员都未必能说的如此细致周全。

接着,又是以本朝法律顺应圣人教诲做结,虽是歌颂朝廷,却并不言之无物。最难得的是,这篇文章甚有章法,论证严密,文笔老练。非但童生试中寻不见,就是到了会试乃至殿试,只怕有这水平的也不多。凌少尹暗自以自己当年参考会试时所做的策论相比,若论文笔,自然比这一篇好上不少;若论别的,还真是不敢说能压过了这一篇。

“非但如此,大人请看这姓名一栏。这文章,竟是一个十岁孩童所做。”国子监周博士笑着说:“真是愧煞我等了。”

凌少尹想起心事,忙问:“这学生其余两科答得如何?”同时暗下决心,只要答得说得过去,就将此学子点为案首。

“极佳,”这次回答的是国子监赵博士:“贴经这一科全对了,也没有墨迹污损。时文写得也是法度周严,气脉贯通。文笔虽不华丽,但是难得以情动人。以下官看来,此子当得上第三了。”前二不必说,自然是两个相府公子。

贴经这一科,原本是能对八成以上就算过关的,学业扎实的学子往往能对九成,高的甚至能对九成半。但是全对却极难,一来经书太多;二来考场难免紧张;三来,为了考较学生,分出层次,主考官往往会出一些偏僻句子。

凌少尹自然也知道自己出的卷子,听闻这学子一个没错,不由吃了一惊,从赵博士手里接过两份卷子。待细细看完了,也不由赞同这话。

待又想了想,他终于做了决定:“我看,这学子足当本次县试的案首。”

几位国子监博士不由大为吃惊,但因都是进士出身,自矜身份,也不能直接问这相府公子的问题。否则难免有趋炎附势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