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太监那里得到消息说皇上不愿意在昨天呈上的奏折批复上盖御玺印并要求批复这份奏折的大臣去见她的时候,不同于其他大臣表露出的不满,卫文美只有一种“终于轮到他了”的莫名其妙的使命感。
如今朝野上下以及地方官员汇报上来的种种事情、大小奏折都是送到他这里的,在朝堂之上由大臣们议论评议提意见,再由六部和他共同草拟一份批复,上交新皇处盖御玺印后就可以下发实行。
虽然表面上大家都说新皇在盖御玺印这一步是为审核大臣的建议是否合理,有驳回的权力,可实际上这个权力在原先的皇帝那里是有的,可如今……
不过是走个过场而已,名不正言不顺的皇帝代理,就做好自己的本分就行。
而很显然,在当了两个月本分的皇帝之后,他们的女皇终于开始露出她的本性了。
卫文美跟随着传话的太监,在众位大臣“要好好让那位公主明白自己的身份”之类的言辞和眼神下,从议事厅往皇帝所在的藏书阁走去。
中途,他们不得不穿过御花园,从前朝走到后宫,路过坤宁宫、储秀宫、御膳房、太医院。
卫文美下意识地放慢了步伐,看着御花园里宫女太监井然有序,端着果盆和糕点目不斜视地往各个宫殿前行,看着已经搬空只剩下负责每日里打扫的宫人还留守着的原皇后寝宫储秀宫,正在讨论研究新皇口味的御厨和从太医院背着小药箱子赶着要去给太后日常诊脉的太医甲和太医乙。
没有人无所事事,整个皇宫都透露出一种生机,仿佛这片后宫的主人从未离开过一样。
很显然,不论前朝的大臣和士大夫们对于这位名不正言不顺的代理皇帝有多么的不屑和无视,这片后宫已经在消无声息之下认她为主了。
真是……令人毛骨悚然的驭下能力啊。
这么想着,内心原本就在警惕着新皇的卫文美不由地在增加了一层对于这位新皇的重视程度。
实际上,对于这一次会面,卫文美已经等了足足两月有余了。
在他得知了这位女皇动用些手段打压了德妃齐妃并拉拢了自己那被人称作“冷心冷面”的皇后,不,是太后侄女,将后宫掌控在自己手里的时候,卫文美就知道,他亲自选出来并捧上皇位的这位女皇,怕是不会像他们期许的那样当一个傀儡皇帝,心甘情愿地等他们救回陛下之后放权,并且从皇位上退下来。
可惜了。
他微微垂下眼眸。
不论她甘心还是不甘心,只要迎回了上皇,他卫文美,都会想尽办法将这个他捧上去的假皇帝给撸下来。
卫家人曾经登门传达过他那位侄女与小皇帝之间的对话,比起侄女已经完全倒向这个小皇帝和卫家人摇摆不定的态度,卫文美却并没有因为小皇帝的几句话而动摇。
他卫文美,并不是能够被几句话被一些蝇头小利和所谓的性命之忧的威胁给屈服的。
若是在意这些,他又何必在挡住了蛮族的入侵,立了扬名天下的大功之后,还第一个站出来另立新帝,干如此大逆不道为世人所唾弃的事情?
小皇帝说服他那侄女的时候,口口声声说得有多动听,仿佛等他们迎回了陛下之后,他们那小心眼的陛下就会将朝堂之上的人都屠戮殆尽,会掀起腥风血雨……
这些腥风血雨,他一人承担就是了,早在当初作出这样的决定的时候,他就已经考虑过这些了。真正聪明的人,在做一件事之前就已经想过要如何应对这之后可能会带来的种种。他绝不会让秦国因为他的原因遭受创伤,他足够有担当,也足够能担当。
他们的陛下虽然不是个天赋卓绝的帝王,恐怕也无法真正在历史上如同他的先祖那样为人称颂,但却不会是一个坏皇帝,起码他不会将国家变得糟糕,而只要不变糟糕,这就是个好皇帝了……
能够将一个国家变得有多好,看得是臣子的能力,而臣子,对于帝王的要求一向不高。
比起去接受一个未来不知道会如何但如今已经显现出来绝对权力欲望的小女孩当他们的王,去面对士大夫们可能产生的非议和挑剔,与已经和他们共同磨合了近十年、心性早已成熟的老皇帝更加符合他们、也更加符合秦国的需要。
小皇帝诱惑自己侄女的言语中,只谈及了若老皇帝回来,他们会遭遇的不好的事情,却并未提及若由她当皇帝,秦国又会遭遇些什么。
女子为皇,虽祖宗历法上并未禁止,可也不曾有过先例,有多少人会愿意支持,又有多少人会去非议,周围的国家是否还会尊重这样一个以女子为皇的国家,又是否会因为要与女子平起平坐而认为遭到了侮辱与本国断交?
这一桩桩一件件,他那一生顺风顺水的小侄女可能看不到,但他这个年少时也曾游历各国的老人家却不论何时都不会忘记。
老皇帝与新皇,谁更适合如今的秦国,毋庸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