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仙对此倒是无所谓,这个规定本来只是为了稳定住士人的心,让他们知道在华夏军这里也有当官的路子,行事有些收敛而已,倒并不指望真能依靠这种科举延揽什么人才。
其实,李仙对这些读书读死了的书生评价很低,宁愿从从事商业活动很久的掌柜和商铺伙计中选拔人才。
按照李仙的打算,就算真有读书人参加科举,进入华夏军的执政体系,也不会直接分配到岗位,而是会拉到专门的学校进行集中培训,教授一定技能且洗脑成功后才让他们当官。
另外,鉴于军队治理城市隐患极多,而且很容易导致军民的对立,李仙和王九玄商量后决定仿照国外情况建立警察机构,吸引当地人做警察,维护治安,这样也能减少当地人的抵触。
按照李仙和王九玄的规划,警察队伍先期要招募五千人,其中要从军队转一部分人过来,天地会和明教等关系比较好的帮派组织也能派遣一部分弟子加入,就是潘家和伍家及十三洋行的大家族的家丁等也会包含一些,此外还要从社会上招募一些,总之会弄成一个大杂烩。
这样,谁都不能真正掌控所有警察,当然好处也是谁也不能完全控制这个机构。
这两个消息外,还有一个重磅消息是在广州建立配给制,其核心却是鼓励百姓剃发易服宣誓反清。
配给制在这个时代还很少见,李仙倒是较为熟悉,但他知道一般配给制的弊端,更明白己方行政能力和物资能力都不允许推行真正的配给制,就狡猾地用了一个花招,就是将配给制和剃发易服联系起来。
按照李仙的设计,凡是愿意剃发易服,并在街坊邻居和军队军官的见证下宣誓反清的成年人,都可以获得华夏军治下公民的称号,同时获得参与配给制的资格。
不过,按照李仙的规划,获得配给制资格的公民并不是直接得到粮食和物资,而是被发放一种粮票和布票等物资票,拿着这些东西到华夏光复军指定的供销社购买物品,可以获得很大的价格优惠。
从这个意义上将,所谓配给制不过是八折优惠卡,还要求参加的人以特定方式反清,其代价未免大了些。
现在粮食和各种物资都很紧缺,而且很多人心里明白这种紧缺情况会长期延续,而不是短期就过去的,然而慑于朝廷数百年的威严,大部分人对这种能低价获得物资的方式很感兴趣,但也不敢轻易踏足,只想先观望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