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七章 朋友和敌人和物资(求订阅)

不过,对李仙和王九玄来说,这种情况却更适合一些,既能节省物资,也能减轻民间的怨艾,重要的是可以缓慢改变民间的想法。

反正这套体系推出来以后,愿意跟着华夏光复军走的都能得到实惠,不愿意跟满清决裂的,那就饿肚子活该,华夏军也提供过机会,算是仁至义尽了。

这样一来,以后感觉生活越来越艰难的广州市民肯定还会骂华夏军造反导致这么多麻烦,但其理直气壮程度会下降很多。

当然,如果大量广州市民踊跃参与,李仙等人也是乐见其成的,这些人必须剃发易服,还要在街坊邻居面前宣誓消灭满清,以后清军打过来第一个消灭的也是这批人。

花不大的代价就把人绑到华夏光复军的战车上,从什么角度看都是合适的。

配给制度推出后,很多聪明人都看出其中的玄机,但这就是阳谋,固然有人想要骂娘,却不知道怎么骂才好。

这些措施能缓解广州市民对军队的反感,但也只是缓解而已,真正要消除双方之间的隔阂,互相融化起来,首先就要把城内的粮食和布匹等外购物品的价格大幅降下去,至少跟战前差不多,之后才能谈及双方的相互接纳。

不管是李仙还是王九玄,对这一点都是心知肚明的。

如果是在别的情况下,这是个知易行难的问题,在清国朝廷禁运各种物资的情况下,几乎都做不到,好在李仙他们还有个大杀器。

没过几天,广州市民们就发现城里多了很多由军队直接控制的商铺,销售粮食、木柴、木炭、布匹、粮油等各种紧缺物资,价格比市价便宜不少(参与配给的人在此基础上还打折),而且里面物资也很丰富。

这些物资中的很多固然是华夏军接收广州后没收的各种物资,更多的还是从城外运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