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被官府和官商勾结的大商人打压的底层走私商人和贫苦百姓揭竿而起,迅速占领了月港和周围的城镇,叛乱持续了四年才被明朝强压下去。

四年后,月港叛乱平息,同年,道士皇帝嘉靖帝去世,明穆宗即位,年号为“隆庆”。

隆庆皇帝顺应民意,正式开放月港,作为民间海外贸易的港口,允许民间贸易商人来往东西二洋,但是严禁出航日本,同时对私人贸易征税,增加了官府的收入。

朱元璋看到叛乱,下意识想辱骂商人,但是再一听官商勾结,怒火又朝官吏发泄而去。

他知道,这一次大明被骂定然不止一次两次,憋着一口气,等着事后拿人。

【永乐盛世时期,依然在缺钱。】

【郑和下西洋,真得是史书上所说的为了扬大明国威,或者为了寻找朱允炆吗?】

【我们大胆地从郑和下西洋的船队和途径,以及当时的大明国库的财政情况猜测一下:】

【或许,郑和就是奔着非洲的黄金去的!】

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扫清了从南海到印度洋的阻扰势力;

第二次下西洋,巩固了与东南亚、南亚各国的通道;

第三次,不但抵达了阿拉伯半岛,还派遣船队远赴非洲,与非洲商人接上头。

当时的大明官方与阿拉伯商人和非洲商人都有往来,应该知道非洲产黄金,郑和不是心血来潮,或许就是目标明确。

那么非洲有黄金吗?

的确有,一直到现在,美洲,非洲,依然是全世界重要的产金地。

但是很可惜,来晚了,而且位置出了偏差。

东非的黄金,比如古埃及的黄金就来自东非苏丹,这时已经被阿拉伯人挖空了。

西非有许多金矿,但是大明的船队抵达的地点,偏偏是东非。从东非的陆路上去西非,需要穿越撒哈拉沙漠。

【每一次都在遗憾,就差那么一点点,那么一点点。】

【就是差的那么一点点,让大明错失了海上贸易的主动权,从此海上贸易一蹶不振,华夏渐渐退出大海争霸权,直到彻底丧失海上地位。】

差了哪一点?

除了抵达的方位不对,带回的产品用途也不对。

郑和带回了大量的胡椒,冲击了大明的胡椒市场,让原本昂贵的胡椒贬值,变得便宜。

当时因为朝廷缺钱,朱棣开始用胡椒给官员发俸禄,贬值的“胡椒薪水”让大明的官员非常不满,不能对皇帝表达不满,那就对郑和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