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的胡椒,动了所有官员的利益,这也是朱棣一去世,郑和下西洋活动就停止的原因之一。

但是此时的胡椒,在欧洲依然是非常昂贵的,这一门生意依然被阿拉伯商人掌握,阿拉伯商人用中亚的胡椒,在欧洲换取黄金白银。

但凡郑和船队有点生意头脑,或者那些官员有点经商头脑,把胡椒卖去欧洲,别说白银,黄金也能赚到。

但是没有如果,郑和的船队什么都有,武官居多,还有医务人员、执掌朝贡外事的人员、观星导航人员和翻译人员,偏偏没有海商。

大明从一开始就不重视商人,唯一一位有经济头脑的官员张居正,还要等到大明末年才能出来力挽狂澜;

封建帝王体制的思想,也注定郑和看到好东西想到的第一个想法是带回去献给皇帝。

但是说真的,黄金不比胡椒更好吗?

“原来胡椒在欧洲还是价比黄金……”

永乐年间,刚刚领了“胡椒薪水”、正在自己府中辱骂郑和的官员一愣,看着碗里大量的胡椒粉,突然不舍得吃了。

原来是他狭隘了!

眼前只有大明这一片土地,完全忽略了胡椒真正的价值。

永乐年间没有开放海禁,但是官商可以贸易,他们完全可以委托官商与海外进行胡椒贸易,天天自己骂骂咧咧的吃,真是暴殄天物!

“不吃了不吃了,拿去换黄金!”官员都舍不得让家人吃胡椒粉了,赶忙把桌上的胡椒粉收起来。

家里的小孩咬着筷子:“爹,那胡商狡诈,知道大明胡椒贬值,不会给您开高价的。”

“是啊,胡商都是低价收高价卖,不会给我们高价。”官员收胡椒的手一顿,也想到了这里,手停了下来,深深一叹,“若是能直接跟欧洲交易就好了。”

虽然他还是不赞同经商,但是也不得不承认,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才不会被欺瞒被蒙骗。

想到这里,官员看向家中儿女,他子女众多,却不是每个都擅长科举,不如另寻出路。

“这一次天幕后,陛下应该会开放贸易,你们有兴趣的,可以一试。”

儿女们眼神闪烁,没有直接说有没有兴趣,官员也没有催促。

大明就算发展贸易,定然还是贯穿经商不得当官,当官不得经商,让儿女们选择经商,就是彻底告别仕途,这对有野心的男儿来说,是很难抉择的事情。

但是对本就无法参加科举的女子来说,却是多了一条出路。

虽然没有回答,但是让有心者心里多了一颗启蒙的种子,开始对海外生出兴趣,与探索的好奇心。

【永乐年间,大明依然走在海外贸易的前列,明成祖朱棣又被称为“永乐大帝”,派遣了郑和六下西洋,支持了大明最远的海洋征途,发展出了“永乐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