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页

“臣附议!”

一个比一个声音大。

“哼,瑾王。”闹剧一场,让方才看够了戏的德高望重的老臣例如靖国公终是忍不住开口,“一群后生,打着甚如意算盘,当旁人不知?”

此公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年逾耳顺,仍是精神抖擞,声如洪钟,“再者论治国理政,昭王比之瑾王如何?”

靖国公府以天子为尊,自是看不过瑾王这迫不及待地想要朝廷易主的勾当。目前陛下生死不知,便是监国,那也得未有二心的昭王出面才是,瑾王算甚?

靖国公德高望重,可涉及到切身利益,立时就有人跳出来老生常谈,“昭王贯来无心朝政,而今还闭府不出,便是先有摄政之经验,也是应陛下所请。若是吾辈等闲邀其入朝,以昭王眼高于顶的性子,断不会给你我好脸!靖国公又何必强人所难?”

“再者,瑾王年纪虽轻,然一十七岁入职户部,而后有辗转吏部、兵部、礼部,无人不称道,且多年来数次外派办差,知晓天下民生疾苦,亦有悲天悯人之心,为何不能胜任?”

靖国公戎马半生,直来直去,说话也不给人留情面,遑论对方长篇大论,他只道:“然瑾王确是贤德有余,而能力不足。”

“先帝金口玉言,尔敢驳斥?”

可谓杀伤力不足,侮辱性却极强。

昭王天赋人才,文学艺术自成天骄,治国理政也是好手,去岁至年初他摄政期间无一处错漏不算,还将各部衙门整合分化精简,而今各机构运行比之以往愈发顺利。

反观瑾王,入朝五年有余,兢兢业业又循规蹈矩,差事才办得勉强无甚指摘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