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的贫寒出身的女学子,少之又少。

惠民署给出了答案,十三岁至十五岁的农家女娃, 多半已经许配人家, 娘家看在二两银子, 同意女娃读书, 婆家却不同意,怕姑娘上京都把心读野了,将来悔婚,得不偿失。

婆家的态度要么退婚,要么成婚。

如此这般,之前大好的形式被破坏了。

一百二十名中,十三岁至十五岁之间的农女根本没有,反而是各行省来了五十名三十岁至五十岁的孀居女子。

紫苏紫竹几个帮着登记,被这些年龄结构弄的懵了。

她不是歧视人家年纪大,实在是年加大了学东西记得住吗?

她们如今不到三十岁,都不好意思再去上学了。

偏偏这一群来了五十位三十以上的学子。

元春早知道这事儿,四十岁以下的只要有意愿可以接收,四十九生个吹鼓手,五十岁的女子在巡第二春的少,并非没有。

再者,修真界五十岁属于年轻一代,元春并不奇怪。

元春又道:“你们渣渣呼呼,这十位五十岁的女子是来读书,还是应聘教习?”

紫苏一拍额头:“哎哟,微臣没看见人,只看见册子有些懵。”

元春挥手,意思让她们去看看人。

紫竹又道:“若真是来求学呢?”

元春道:“活到老学到老,收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