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新军绘制的地图上,这片水域还有个新名字,鄱阳湖。这个名字是洪涛亲自决定的,当初他看到鄱阳县时就怀疑这片水域是后世的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但又拿不准。
毕竟距离了千年,后世有些湖泊现在还没形成,而现在有的到了后世可能也找不到。直到在测绘资料上发现了庐山的名字,他才认定这里有极大可能就是后世的鄱阳湖。湖泊可以在几年、几十年之内就形成,山不会。
鄱阳湖有啥特产呢?第一个从洪涛脑海里浮现出来的就是大闸蟹!鄱阳湖大闸蟹!
后世里很多湖泊绒毛蟹都会被冠上鄱阳湖大闸蟹的名字,然后身价倍增,洪涛每年都会买,但心里清楚,就算鄱阳湖再大、满湖都是螃蟹,也肯定不够全国大中城市这么卖的。
第922章 铜都
市场上绝大部分鄱阳湖大闸蟹都是挂羊头卖狗肉的存在,可惜明白也没用,不买就别吃,让消费者自己去分辨螃蟹的具体产地,难度太大了。
这次无意中路过鄱阳湖,洪涛打算好好过过嘴瘾,管它应不应季先吃上再说。但是在鄱阳县城里一打听,当地人知道湖里有螃蟹,酒楼也有售卖,但并不怎么出名,只是少数人的偏好。目前还不是吃螃蟹的季节,想吃得事先预定,让酒楼的伙计去湖边找渔家捕捞。
这顿大闸蟹把洪涛吃的,溜溜两天没从床上爬起来,差点没把肠子拉出来。后世的人吃螃蟹,无非就是蒸煮炒,间或还有腌制的,可宋人在吃上面太生猛了,他们吃生的,螃蟹刺身!
当伙计把两份螃蟹和几种作料端上来之后,洪涛半天也没搞明白生螃蟹咋吃。这也怪他不学无术,如果能多读读苏老头的诗,估计就不会这么惊讶了。
《丁公默送蝤蛑》:溪边石蟹小如钱,喜见轮囷赤玉盘。半壳含黄宜点酒,两螯斫雪劝加餐。
丁公默也叫丁骘,是个进士出身的州官,是苏轼的朋友,据说当年也去王诜的西园里鬼混过,但洪涛真想不起来了。
蝤蛑,梭子蟹的古称。诗里面说的是丁公默送了几只梭子蟹给苏轼,苏老头吃的挺香。其实这都不是关键,关键就是第三句,半壳含黄宜点酒。
啥意思呢?这是宋人吃螃蟹的一种吃法,活螃蟹洗净劈开,用酒或者酒酿腌渍半个时辰,然后就生吃了,名曰酒泼蟹生。还有一种更简单的吃法,连腌渍的工序都省了,直接把螃蟹切成块,用橙子捣成泥拌拌上桌,名曰洗手蟹。意思就是制作时间短,洗个手的功夫就做好了。
洪涛对吃还是挺大胆的,只要别人敢吃他就敢吃。看到王十吃的挺香,于是先酒泼再洗手。味道嘛……除了有点腥味之外,倒是也还凑合,胜在新鲜两个字。
嘴凑合了,肠胃真受不了,不到一个小时洪涛就尝到了闹肚子的滋味儿,好在还有个王十在一边细心照顾,真没看出来女特务头子还有当丫鬟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