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天之后洪涛终于不拉了,于是他又去了一趟鄱阳镇的酒楼,预定了一篓大闸蟹。但是没让酒楼的厨师再弄什么酒泼蟹和洗手蟹,而是拿回了永平监驻地,让一库上锅蒸,沾着酱油、米醋、橙汁、姜末,大快朵颐!
“蟹子居然能如此好吃,主人可否把此法传授于我?”要说传统,酒泼蟹和洗手蟹才是正宗,洪涛的吃法反倒成了创新。以太吃的比一库蒸的还快,吃完了还不忘讨要蘸汁的配方。在他看来,这又是主人的绝技,必须特别神秘。
“你要它作甚?”洪涛倒不是不想给,只是觉得以太拍马屁的功夫有点退步,在这四个贴身日本浪人中,他的武艺最稀松、胆子也最小,能留下来完全靠那张嘴,拍起马屁来口吐莲花,毫无廉耻。
“小人打算在瓜洲镇开间酒楼专卖驸马菜,还缺一味招牌菜,此蟹最合适不过!”看到没,这才是以太的真本领,他开个屁的酒楼,凉拌胡瓜都不会做。但他能说得让人信以为真,不着痕迹、结结实实的拍上一击,想不舒服都不成。
“来,拿铜镜好好看看自己是当东家的料不!”千穿万穿马屁不穿这句话真是太对了,即便如洪涛这么理智的人,听到以太的变相恭维之后,明知道是假的依旧无法指责。随手拿起一面铜镜扔过去,说是惩罚不如算奖励。这面铜镜是当地制镜名家的传世之作,价格不菲。
鄱阳镇这种小地方里的小地方,还有制镜名家?这事儿刚开始洪涛也不知道,他只是觉得饶州不在湟州会控制范围之内,永平监又有新军驻扎,相对更安全,才选择以此为会议地点。
但抵达之后才发现,别看镇子不大,却是卧虎藏龙,尤其是距离鄱阳镇五里的永平监,在新政实施之前它是大宋最权威的四个铸钱中心之一,即便新政铺开之后,湟州金币逐渐取代了原本的货币体系,但在完全废除铜钱之前,永平监依旧是大宋最大的铜钱铸造中心。
为什么会这样呢?有铜矿的地方也不止饶州,甚至比它交通便利的也不是一处。原因很简单,饶州铜匠把胆水炼铜法用于大规模炼铜,从唐代起就让饶州成了铸造铜钱的中心,此后一代又一代的钻研炼铜和铸造技术。
正是靠着这些绝技让饶州这个小地方始终在铸铜领域里占有一席之地。最辉煌时期每年由此铸造的铜钱数量高达六十多万贯,整个鄱阳镇、甚至是半个饶州同时受益。
目前永平监下属的两个主要铜矿兴利场和铅山场已经被兵部接管,每年铜产量的一大半用于铸造大炮。永平监的铸币工坊也大部分关闭了,昔日辉煌不再。
不过除了铸造铜钱之外,鄱阳镇还有一个产业比较发达,也可以说是铸币业的副产品,铸造铜镜。一面精致的饶州铜镜在玻璃镜子被高俅捣鼓出来之前,很早就是大宋的驰名品牌了。
对于饶州东南部的很多百姓而言,新政的到来、科技的创新恐怕并不是好事儿。铸币业因为新的货币体系凋敝,制镜业暂时还能支撑,但随着玻璃镜制造技术的提高,很快也会日薄西山。
第一个抵达的并不是从开封来的委员,但规模最大的必须是。王二她们即便一路上不曾招摇也没有提前通知当地官府,可一个营的新军护卫队在内地行走已经算阵容很庞大了,除了边境地区之外,内地很少有如此大规模的驻军,通常每个省、每个路都只有两个排左右,只起到震慑和快速反应控制事态发展的作用。
直到看见了摄政王,饶州知州才明白这队人马到底是来做什么的,然后就后悔了。本想和中央大员套套交情展示展示功绩,要早知道摄政王就在永平监,打死也不会追来的,这位是出了名的难缠。
第923章 两难
结果还就是那么难缠,州府的官员连同衙役二十多人直接就被摄政王下令扣留,送进永平监院内好吃好喝,就是不许外出一步,更不许见客,为什么如此一个字也没说。当地官员看着摄政王那张黑脸,再看看院子里戳着的木杆子,脊背上全是冷汗,一个字也没敢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