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页

当洪涛得知这个消息时,苏轼估计都快进入兰州了,想去送送都没机会。如果说当初在驸马府两个人因为政见不同有点隔阂,那这次的湟州之行就是两个人彻底绝交,谁都没有太多留恋之情。

其实就算苏轼通知了洪涛哪天走,洪涛也不一定有时间去送他。这次不是因为其它事情不想见,而是真没时间。

自打进入农历八月之后,天黑的一天比一天早、气温也一天比一天低,就算在艳阳高照的中午,单衣单裤也挡不住带着丝丝凉意的山风。它们带来了一个重要讯息,高原上的冬天要来了!

冬天来了能忙啥呢?米囊子花基本都已经过了绽放期,割花苞的工作会一直持续到八月底,然后就不用管了。

待到明年再把花籽撒下,已经耕种过一季的牧人会越来越熟练,产量也会越来越高。对于这种可以换粮食的花,牧人们会比谁都上心伺候,根本不用逼迫。

各个工坊里的生产会减慢,因为一旦下雪,进入湟州的山路就会很难行,王冠的后勤车队再也不能每个月都来一次。没有了充足的原料,尤其是燃料,各个工坊就无法满负荷生产。

周边的各族牧人会像土拨鼠一样钻入大山深处,寻找他们过冬的营地,然后守着辛苦了一夏天换来的吃喝穿戴,和熊冬眠一样整整蛰伏三四个月,直到明年冰雪开始融化的时候才会露头。

北面的夏人也不会在冬季有什么动作,宋人怕风雪,夏人也是人,一样也怕。群山中一旦下起雪,就不分宋人和夏人了,该出不去谁都出不去,该冻死啥族都得冻死。

第271章 瞒天过海

所以说吧,高原上的冬天是一年中最慵懒、最闲暇的几个月。明天二月份之前整片大地就好像睡着了一般,除了有些人闲不住出来打打猎,基本没人会在这种季节里进行长距离的活动。

但洪涛有点反常,当第一片雪花落在湟州城里时,他又要出远门了。这次不是微服私访,而是大张旗鼓的带着好几百蕃兵去北面巡视边关,顺便验收这几个月耗费了大量钱粮修建的山区公路。

对于这位帅司的举动,湟州城里基本没人会觉得奇怪,他要是不经常搞出点奇怪的动静来,大家才会觉得奇怪。爱巡视就去巡视吧,最好过年的时候也别回来,那样大家还能松口气,说话声音都能大一些了。

可北面几个寨堡的守将收到公文之后全吓坏了,修路的禁军和厢军更是惶惶不可终日,一天得把寨堡和路面打扫两三次,就差用舌头舔一遍了。

不过让大家意外的是,帅司的队伍并没在寨堡多做停留,草草看了一遍连走马观花都谈不上,就簇拥着五辆箱车踏上了新修的山路。

而且严禁任何人陪同,唯一需要禁军做的就是在南宗堡的山路起始点设卡,严防一切人等出入。理由也给了,帅司说要在古骨龙城附近的山谷里举行一次军事演习,模拟夏人从此突袭。

等演习完毕之后会率领这三百多蕃兵随时突袭山路上的卡子,负责这里守卫的禁军必须时刻提高警惕,没准三天就来,也说不定十天后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