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页

虽然苏轼是自己的偶像,那也仅仅是个偶像,驸马是自己的未来。偶像和未来比,前者好像就没那么重要了。

苏轼走了,坐进驸马车享受着软绵绵的皮质沙发走了。还有许东来和三名亲从官护卫,沿着小路向最近的寨堡而去。

他要深入基层去找寻第一手资料,不想在湟州城里听这些和王诜一条心的官员瞎得得。当然了,那些鬼画符一般的账目他也看不懂,既然有了这辆可以边跑边安睡的四轮大马车在,深入基层好像就不是啥难事了。

在这一点上苏轼还是挺佩服驸马的,他的飞鹰具、蜂窝煤、白蜡、宝绘堂、宝甲和宝刀,现在又加上驸马车,每一样都很好用。

但目前驸马车最大的用途居然是给边军运送粮草,这就让苏轼很恼火了。此物明明应该在开封城的御街上奔跑,里面坐着文人雅士,再带上两位名妓、插满花朵才算物尽其用。怎么可以整日装着一大堆货物奔波于坎坷的土路上呢,暴殄天物嘛。

“高俅,过来看看,你的苏大官人走了,走着本官的车走了,连马都是本官的。你自己琢磨琢磨,值不值这一辆车两匹马钱。还耻于学习蕃话?我告诉你,限期三个月,入冬之后如果还学不会,我就也把你的脖子割开放干净血,然后挂在路边晾肉干。看什么看?跑啊!比你小三四岁的女孩子都能跑完,你次次落在最后是什么意思?王大,过来给他背包里再加一块钢锭,跑不完没有饭!”

就在苏轼途径的山坡上,几十名儿童团正在进行山地负重进行军训练。现在洪涛已经不好意思再往特种部队里凑合了,虽然人家嘴上没说,但心里肯定很腻味这位次次倒数第一,还那么多屁话的帅司大人。所以他干脆就加入到儿童团的队伍里来,趁着她们年纪还小,不至于让自己老倒数,再过两年的话估计连儿童团都没脸去了。

昨天儿童团里又来了一位新成员,年纪比王大还大,还是个男的,可是在训练中却当了倒数第一。

他不仅当了倒数第一,还拒绝和蕃人学习蕃话。于是洪涛在百忙之中抽出点时间,专门陪着高俅完成今天的训练,顺便让他死了其它心思。

苏轼的湟州之行哪天开始的洪涛知道,但哪天结束的就不知道了。许东来和三名亲从官刚开始还能跟着苏轼四处乱转,可是慢慢的就被苏轼发现了异样。

有这几个人在,他见到的所有人都在夸新任帅司的好,真快夸成星君下凡了,就没一个敢说缺点的。不仅没缺点,连平凡都不成,全照死里夸。

然后许东来连同三名亲从官就失业了,被苏轼从身边轰走,不许再跟着。许东来特意派人回到湟州城请示该如何处置,还需不需要继续跟随了。

洪涛琢磨了琢磨,干脆就把许东来和三名亲从官调了回来。苏轼爱去哪儿就去哪儿,爱找谁聊就找谁聊,人家有点追求也不容易,说起来还是挺正当的事儿,干嘛非搞成这么龌龊呢。

他问出什么回到开封也是白搭,想知道的皇帝和王安石他们早就知道了,不想知道的谁说出来谁会遭领导恨。这种亏不亲自吃两次是领悟不到的,这次的小亏不吃,以后还得吃大亏。

直到八月初的时候,通川堡守将才传来消息,说是苏轼一行人在通川堡做了最后的补给,然后赶着马车上了那条唯一通往外界的山路,应该是回开封去了。因为他看到苏轼的马车里还装了很多湟州特产,比如牦牛奶做的奶酪、各种毛皮什么的。

“走就走吧,来的时候没打招呼直接敲门,走的时候也就别瞎讲究了。这样也好,从此天各一方,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行我的独木桥,不用再为之前的情谊伤脑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