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页

一名书吏换一辆驸马车,当苏轼收到驸马的亲笔信之后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私人秘书本身和书童的性质相当,属于长期雇佣合同,只要本人乐意可以随时转换雇主。

现在想问高俅同意不同意也晚了,驸马信上说了,军中缺笔吏,高俅正好担此职务,为了能尽快破敌,禁军的建设不能耽误,所以还请自己多多包涵。

至于说不见面的事儿驸马也解释了,不是故意失礼,而是他太忙,正在研发一种新的克敌武器,还是为了尽快破敌,所以抽不出身,同样请多多包涵。

不过驸马又说了,少了一个书吏肯定会缺人手,干脆把州衙的主簿周一日小娘子派给苏大官人临时差遣,另外还从本来就非常吃紧的亲从官禁军中抽出三个兵卒作为护卫。

第270章 冬天来了!

湟州地处荒凉,出行多多不便。所以,他的这辆专用驸马车就转送给自己,必须收,这不算贿赂,而是朋友间的一种情谊。也是对苏轼工作的支持,没有车你就没法转,没法转你就没法看,没法看你回去就没法向皇帝交差!

“官人,此车甚是精美,在京中万金不得求。据说驸马曾差人专门从京兆府给官家进奉了一辆,车身由精钢为骨、竹席为棚,有门有窗,镶金带银。配上两匹西凉白马,跑起来如腾云驾雾。官家和嫔妃头一次坐时均呕吐不止,和晕水一般。”

苏轼这次来身边只有三个随从,一老两小。老的这位是他的族人,平日里算个官家,大事小情的全负责。

见到院子里的这辆车,老人家很是欣慰,假如能用一个书吏换一辆车,他乐意把另一个也换出去,翻过来掉过去怎么算怎么是大赚!

“真有此等神奇?”苏轼也被这辆车迷住了,它虽然没有老管家说的那么精美,更不是镶金带银,但结构上很相似。

四个又细又大的钢轮,上面还敷着一层软木。车厢并不像普通箱车般四四方方,而是个躺倒的月牙,与两根车轴之间只有四堆厚厚的铁片相连。用力推一推车体就能感觉到极富弹性,确实有点坐船的感觉。

最让人心动的还是车棚,它也是用精钢为骨,但外面不再是竹席,而是一层厚厚的牛皮!皮面上雕刻着很多精美的花纹。车棚的边角、副手、四框上均为纯铜包裹,擦得锃亮。

这一路的艰苦苏轼是尝过的,骑马坐车均能把人累的半死。要是此车真能如官家所言一般,自己这次湟州之行的后半程就能舒服多了。

“官人不如上去试试,本官愿驱车。”见到苏轼脸上有了点缓和模样,许东来上前两步拉开车门,彬彬有礼的请苏轼上车。

帅司大人交代过了,自己这些日子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招待好苏轼,他去哪儿自己就得去哪儿,同时那三名亲从官也得跟着。

许东来心里很明白,也很赞同帅司大人的这个安排。本来嘛,哪儿能让苏轼自己随便乱走,万一有个不开眼的瞎说咋办。有自己和亲从官跟着,都不用说话,想必也没人敢造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