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学周边本就是各家书店的聚集地,九思堂在这里也有一家不小的门面。
于谦这个少东家来了,伙计一看到就热情地迎了上来。“少东家,今日来了内监新书,还是太孙殿下亲自作跋……”
于谦一听大喜,问道:“什么书能让太孙殿下亲自作跋?”
伙计很快就拿出了一套三册崭新的书籍,说道:“这是我大明第一才子,解缙解学士写的《天下·国家》,据传明年春闱,大部分海外考题,都要从这里面选题。”
于谦接过这印制精美,有普通书五六本厚度的书问道:“定价多少?”
伙计有些不满地说道:“内监下了死令,这套书只让以一百五十文价格售出,三本一起买,只能卖四百文。”
“这倒是便宜……”
大明老百姓为什么读不起书,是因为现在的笔墨纸砚的价格都相当于是奢侈品,一般家庭根本不能承受其价。
一百五十文一本的书,可以买五十斤粮食了,但是在世面上的书里面,还算是便宜的了。
以于谦估计,这本书的成本恐怕都要一百二十文,剩下三十文给书铺赚取,等于内监一文钱不赚。
而且,这还没有算给解学士的润笔费,内监出的这书,恐怕还要亏不少。
他拿出了第一本,随手把第二本递给了眼巴巴看着的王乾,然后翻开了书。
第一页,就是太孙殿下那架构清奇的硬笔书法。
朱瞻基的笔迹这些年也传遍了大明境内,因为不仅解缙的这本书,包括马欢和陈诚他们写的书,也都是太孙殿下作跋。
他的笔迹初一看觉得很丑,不太符合大明人的审美,但是字迹架构之间自有沟壑,充满了一种大气磅礴的感觉。
如今的大明,就有不少学子开始学习朱瞻基的字迹,风格。
“天下,苍穹之下。国家,国大之家。华夏,礼仪之邦。大明,应天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