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看着朱棣满意的笑容,怎会这个时候给他泼冷水。皇上对这个孙子满意无比,虽然此举略伤天和,杀戮过甚,但是也不会在这个时候提起。

他笑着说道:“殿下此举谋略周全,实乃良策。”

朱瞻基点了点头,吩咐王彦。“下一个是户部侍郎报预算吧?让他进来。”

刚过完年,这段时间的大明非常平静,朱棣又大肆放权给了下面的堂部,这段时间并没有多少事务。

二月初一的大朝会,将会正式让各部上报预算,也就户部这段时间稍微忙一点。

大明之前并不是没有预算制度,只不过,以前的数据都是作为一个参考,从来没有把预算制度放在前面。

这里面主要的问题不是实行不了,而是大臣们怕户部直接决定他们的钱包,所以坚持要自己参与进户部的银两调配。

但是现在,朱棣让实行预算制度,所有部门都必须要按照以往的开销进行统计。

今年大明国库充沛,所有部门的预算都增加了百分之二十,各部堂官自然没有意见。

而这些资金还都是计划内的公费,为了应对突发状况,天灾人祸,户部还有一笔计划外的资金可以灵活运用。

每个部门的资金都得到了满足,计划内资金又不受户部约束,按照预算每个月直接到账。

所以现在虽然比往年更加忙碌一些,但是户部的人依旧干劲十足,忙了这段时间,今年他们就会轻松多了。

只要没有突发状况,他们每个月只需要监督一下各部的资金使用情况就好了。

这比他们以往每年要从头忙到尾,轻松了不知道多少。

到了午时,也就是后世的大约十一点左右,朱棣今日的公务也就处理完了。

每接见一人,随后朱棣总是要问朱瞻基一点意见,并且针对为何该如此处理,也对他进行了教导。

相比后世的政府部门要事事管,处处操心,如今的朝廷治政风格还是比较懒散,有点无为而治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