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眼睛一亮,大喜道:“此乃好主意,待我离京,你可安排工部查探水情,若能打通入川航道,利国利民。”

朱瞻基应了下来,第二个被接见的是宁羌卫指挥使杜遂。

自从在江油发现了大量的硝石矿,原本偏安一隅的宁羌卫成了一个重要的中转点。

从四川挖出来的硝石,通过马帮一直运到陕西境内。然后通过小船沿着汉水而下,一直到丹江换成大船,运抵京城。

宁羌卫原本只是朝廷为了震慑山夷,如今却担任起了硝石的陆路运输重任。

那里少数民族众多,道路险阻,民生艰难。如今依靠运输硝石的马帮众多,虽然让宁羌卫赚了不少油水,但是出现的民族矛盾也多了起来。

杜遂去年因屠杀不顺大明的山夷屡受弹劾,认为他在西南杀戮过甚,不利团结。

朱棣却不是那种喜欢事事忍让,息事宁人的皇上,他在去冬召了杜遂进京,不仅没有惩罚杜遂,反而嘉赏了一番,大赏宁羌卫。

如今年已经过完,杜遂要回汉中驻地,也是跟朱棣辞行。

朱棣接见了杜遂之后,又问朱瞻基。“瞻基以为,这山民到底是该剿还是该抚?”

朱瞻基心中早有定论,从容应道:“孙儿以为,顺民当抚,逆贼当剿。一手拿刀,一手拿糖。”

朱棣哈哈笑道:“不愧是我的好孙儿,深知我意!要是你来做,该当如何?”

朱瞻基笑道:“除了像皇爷爷如今这样屠杀逆贼,还当诱之以利,让那些深山的山民主动投诚,归附我大明。”

“如何诱之以利?”

“发放土地,嘉赏垦荒,扩大交易。”

朱棣点了点头,回头问黄淮。“黄爱卿以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