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们知道,如今五经学的再好,也不管用,因为太孙根本不会用这样的书呆子。

姑父黄金华也是在翰林院任编撰,两个表兄弟同样在学文,整个家族都没有从军之人。

解祯期接触过杨道,知道他沉稳有度,而且一心向军中发展。

在得知杨家求亲之后,还专门带了妹妹,假装偶遇了杨道一次,让妹妹亲眼看一眼杨道。

解祯芳自小见的父亲和叔父都博学之人,其母欧阳婉更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优雅女人,而其兄解祯期英俊潇洒,更是在如今的大明文名远扬。

要是比文采,杨道拍马都及不上,但是杨道在幼军熏陶近四年。其兄的恶名让他时时刻刻都注意维护自己的形象,刻苦训练,一心出头。

在解祯芳的眼里,杨道固然是及不上自己的哥哥,却跟解家人是完全不同的类型。

所以解祯芳看了杨道黑黑壮壮,像是个莽夫,却也一表人才,就应下了这门亲事。

至于杨道,看到了解祯芳的长相和气质,更是觉得是意外之喜,对这门亲事满意无比。

因为怕事有反复,他的年龄也不小了,加上解家今年有三门亲事,所以没出正月就定下了亲事,只等解祯期和解桢亮大婚之后就让他们成亲。

解缙是朱瞻基在文臣里面立下的典范,解家结亲,他当然要亲自上门祝贺。

见到杨道,他也忍不住点了点头。相由心生,这杨道一脸正气,又是幼军出身,身体健壮,不失为一个好男儿。

相比他那个一看上去就是个纨绔子弟的哥哥,他要强的多了。

朱瞻基问了几句,得知他不考功名,一心想往海军发展,对他心生好感,又拿羽林卫学的一些行军打仗,排兵布阵,包括如何巩固占领区的问题问了一番。

杨道的回答也是条理清晰,并且在各个方面都有自己的思路。

朱瞻基觉得自己又挖了一个人才,当场摘下了自己腰间的横刀,赠送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