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活钱,全是靠副业。养鸡,养猪,织布,种水果到市场上卖了换一些油盐,收成好的时候,还能给孩子们买一些糖吃。
但是这样地的价格,对大家族,对大地主,对粮商来说,就不是好事了。
大明的粮食价格稳定,他们的利润就小的可怜。
地主们不可能靠自己来种地,都是佃农,就是再苛刻的地主,也要给佃农吃饱,这样的情况下,他们的利润小的可怜。
就连自耕农们都不愿意种地,想到城里随便做工,也比在地里刨食强。
要不是没有门路,换不了户籍,大明目前恐怕无数农民想要抛荒。
在这样一种环境下,自然有不少人对朝廷大量从南洋运粮不满意。
特别是北方,因为地多人少,一个人能种的地又有限,一年只能收一季粮食,收成更低。
许多大地主,都已经濒临破产的境地,这个时候,他们就要玩一些小动作了。
朱瞻基设想过许多人,却从来没有想到,出头的竟然是自己的亲叔叔。
他自己的土地是没有多少的,即便这几年在彰德府大量侵占民田,他也算不上是个大地主。
而且,他是不用交税的,然后通过贸易赚到的钱绝对比种地的收入要高的多,根本没有道理来出这个头。
但是偏偏是他!
这是欲壑难填吗?还是被其他人利用!
在马琪的坦白下,一个以他为代表的利益团体付出了水面。其中包括了宁波的两个大粮商,山东的两家大粮商,河北一家,河南一家。
朱瞻基让人把这些人全部记了下来,他不能直接出手对付赵王,但是收拾他们,却是没有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