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这支舰队出来的,是他的姑父沐昕和对西域熟悉的候显。
见到朱瞻基安然无恙,沐昕激动无比,长长地叹了口气。“殿下,幸亏在这里等到了前军,否则臣也准备前往西洋了。”
候显也忍不住说道:“陛下为了殿下茶饭不思,今年你的生日,一个人在宫中饮酒大醉,第二日就要派人出来找你。只是臣当时在日本巡视,无人率领舰队,等五月回返京城,就被陛下打发了出来。”
听到这样的话,朱瞻基坚硬的内心也被重重一击变的柔软了起来。他面向东方跪拜,磕了三个头才仰天说道:“劳皇爷爷费心,孙儿此行不负所望,为我大明打开了西洲大门。”
虽然是作戏,但是这一刻,最起码朱瞻基的心是真诚的。
归心似箭,朱瞻基并没有在柯枝长时间停留,舰队重新编组了以后,就一路向大明行驶。
舰队抵达了星城,也就是后世的新加坡,已经是十月初了。
在星城补充了淡水,舰队还没有出发,就得到了北方有台风的消息。
因为朱瞻基的出海,如今从大明到南洋,几乎每个岛都设置了联络点,为的就是早点得到朱瞻基的消息,及时传信。
而这些联络点,也为大明统治南洋,建立了雄厚的基础。
两日后,北方交趾的张辅派来信使抵达了星城,风暴已经过去。
这个时候的农历十月,搁后世就是十一月了,即使有台风,也该过去了。
现在东北风马上要来,现在不走,会越来越难走。所以朱瞻基不再耽搁,一声令下,舰队起航。
而这段时间,朱瞻基一直在跟来迎接他的沐昕和候显他们交流,听他们讲述这三年间,大明的变化。
虽然这三年朱瞻基不在,但是他搭建起来的工业化框架却没有因为他的不再受到太大影响。
这主要是朱棣已经收获到了工业化带来的丰厚回报,不会允许任何人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