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炎热少雨的苏伊士大雨漂泊,加上其母姓沈,被朱瞻基起名叫朱霃。
数万将士也对这个小郡主的出生开心无比,再也没有比两军汇合的开心之际,喜上加喜更让人欢喜的了。
由于已经走过一遍,又是根据风向走的,舰队并没有遇到大风雨,只损失了一艘运载羊毛的货船,顺利返航。
不过,他们也带回来了一个不幸的消息,在后世的刚果河入海口,大明在那里设置的补给点,因为遭受了瘴气和传染病的侵袭,留守的三百人死了超过两百人。
这还是多亏了中和子老道在那里,才保留下了这些人,否则的话,恐怕人都死绝了。
这场变故也让那个补给点的士气非常低沉,朱真索性撤销了那里的补给点,将所有人带了回来。
对他的决定朱瞻基也没有意见,一直到十九世纪末期,人们才初步掌握了进入热带雨林地区的防疫。
真正到了二十世纪中期,青霉素等各种疫苗的发展,才让人们有了足够的能力抵御病毒。
朱瞻基想要提前几百年征服那里,实在有些太乐观了。
他也赞同了朱真的决定,现在有了航线,撤销那里的补给点,对大明的布局影响并不大。
舰队的到来,让近四万大明人精神倍增,就连一万多欧洲各国的工程师们也都激动无比,所有人都知道,舰队要返航了。
舰队修整了整整十天,马穆鲁克的奴工们承担了装运的任务,让海军士兵好好休养了十天。
这里的突厥少女,阿拉伯少女们都很受欢迎。
最热的八月,舰队从苏伊士迫不及待地就开始了返航,虽然这个时期是逆风,但是离家了三年,没有人愿意再等下去了。
只有一万一千要留守的幼军舍不得舰队的离去,但是他们这些留守的人员也并不失落,因为他们多数在这里都买下了一个甚至几个女奴,颇有些乐不思蜀的意味。
舰队留下了大部分火药和子弹,从这里回去,最多只会海上开战。在没有舰队是大明对手的情况下,战士们手中的火枪几乎也没有了多大的用处。
艰难地行驶出了红海,舰队一路东行,当九月抵达柯枝的时候,舰队就遇到了被朱棣派出来寻找朱瞻基的舰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