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第二次下西洋的时候,来到了柯枝国,柯枝国主随后遣使上贡。
第三次下西洋,郑和抓了锡兰国的国主,柯枝国国主可亦里吓的不轻,连忙又遣使入贡。
这一次,他们的使者姿态很低,主动请赐印诰,封其国中之山。
朱棣让内监刻印,并派郑和印赐其王,郑和来到了柯枝之后,在柯枝国神山刻下碑文,命勒石山上。
朱瞻基见了可亦里,主动提起此事,说道:“此诰文孤只是有所耳闻,却未亲眼所见,故此明日先安排一番,孤当亲自登神山,阅诰文。”
有通事的翻译,可亦里连忙应下说道:“此乃盛事,小王定当妥善安排。殿下能否宽限几日,让小王准备妥当。”
一边的郑和提醒说道:“殿下,柯枝百姓混居,道路狭窄,若欲前往,这安全不可不安排妥当。”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那就待我离开之日再去……”
可亦里听了翻译,松了一口气,又跟朱瞻基说起他们柯枝国的一些情况,言语之间不离想要大明援助之意。
如今印度大陆上面的这些国家都是城邦国,每个国家的势力都不大,经济更差。
不管是大明的茶叶,还是瓷器,丝绸,都是他们紧缺之物。
在没有大明的丝绸之前,他们这里除了土布,就是本地也非常贵重的沙丽。丝绸的出现让当地土王格外喜欢,那些女人都以丝绸服装为美。
朱瞻基没有直接答应,也没有回绝。这次他出行的时候,本来就带了一些赏赐给各国的礼物,但是他肯定不愿意无条件的援助,所以还要看他们的表现。
可亦里也向朱瞻基发出了邀请,说好了明日傍晚,在他的王宫举行晚宴,款待朱瞻基。
这种外交礼节,朱瞻基爽快地答应了下来,并且答应了带自己的几个嫔妃去参加晚宴。
在大明,女人是不能参加宴会的,即使是亲眷,也只能在后院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