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此以后,文官们掌握了整个国家的大权,这种没有限制的权力,导致了没有监管的腐败,最后一直把大明朝玩完。
朱瞻基不怕现在的宦官集团联合起来,因为十二监,四局,八司,这内监的二十四个衙门,中间的利益之争也是非常严重。
而且外有武将勋贵集团,文官集团,他们现在就是再齐心,也不会成为大患。
他只在乎内监这些人是不是跟他一条心。
得到了王景弘的答案,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你安排一下,今日我就见一下柯枝的国主,还有那些德里人。”
站在新建的大殿门口,能够看到天边被夕阳映照成粉红色的天空,这里的落日真是美不胜收。
长长的车队载着各种御物进入行宫,朱瞻基要在这里待半个月以上,几千人的安置,今日不一定能全部安排好。
刘万凑在朱瞻基的身边,跟朱瞻基讲着在这柯枝国遇到的一些趣事,这次下西洋,也让他的见识丰富了许多。
其实不仅仅是他,朱瞻基身边的所有人都同样如此。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次他们出来已经一年多,走了不止三万里路,一个个都称得上见多识广了。
这种锻炼别的不敢说,最起码他们一个个的眼界都宽了许多。
这个时候,一个小黄门小碎步跑了过来,在高台下禀报:“柯枝国国主携众位王子到……”
朱瞻基点了点头,轻声吐出一个“宣”,就转身进入了殿内。
李亮略微尖细的声音就大呼道:“宣柯枝国主暨众王子觐见……”
这句话被前殿伺候的内监们一声一声传了出去,一直到宫门口。
不一会儿,柯枝国主可亦里携带自己的二十多个儿子一起进入了大殿。
这柯枝国在郑和第一次下西洋之前,就与大明建立了联系,当时的国主还是可亦里的父亲。
永乐元年,朱棣遣中官尹庆赍诏抚谕其国,赐以销金帐幔、织金文绮、彩帛及华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