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洛夫默然的看了对方一眼,自语道,“这和失业率没有什么必然的关系,事实上如果部长同志能够稍微关心一下农业部、就应该知道我们国家的集体农庄人力缺口多有多么可怕,有足够的机器,但是却没有人使用。难道做集体农庄的工人,会比做伐木工人更累么?应该不是这样吧?我想应该是另外的原因。”
作为总政委,谢洛夫曾经亲手干掉了苏联最需要人力的纺织业,节省人力投入到集体农庄当中,这样做的好处不但是稳定了集体农庄人口的缺口,还因为纺织业很大一部分在俄罗斯境内,而原材料则在中亚国家,这些纺织业人口进入到中亚之后,让苏联的人口结构看起来健康了不少,一方面稳定住了斯拉夫人的优势,一方面提高了中亚共和国的原材料产量,看起来非常不错。
苏联的人口远远不能同时负担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这种情况下重工业和农业当然是非常重要的,要砍只能砍轻工业,苏联领导层不是没有看到这一点,所以才出现国际分工论和国际专政论,让别的国家补全苏联所需要的一切东西。
其实现在苏联已经差不多补全了自己所需要的一切,就连历史上最缺乏的热带原材料也已经解决,要和美国拼经济也更加有底气。如果说还有什么是本国还有些缺乏的,那就是农业人口,苏联做不到美国那种两百万机械化农业人口,养活整个美国人还能出口救济别的国家,也做不到中国那种几亿农民的精耕细作,但是农业缺人的情况至少应该补全,这样来风险了也更加扛得住。
显然眼前的中央林业部部长没有高尚的牺牲觉悟,不太愿意把自己的部门牺牲掉。这完全是担心自己的部门以后不受重视,实际上现在也不怎么受重视。
“季库诺夫,这就要靠你了,你这个油老虎在政府肯定有影响力,让中央林业部考虑裁点伐木工人,哪怕裁十万人意思意思,安哥拉和泰国的林业资源都很丰富,以后绝对会赚钱的,我们的森林生长周期太长,出口原材料一点都不合适。我有没说一点不能出口,只是减少一些采伐量节省人力。”等到中央林业部部长走了之后,谢洛夫对着季库诺夫进行语言轰炸,这么不会总政委面子,是不是欠调查了?
“我想想办法,你不要着急。”季库诺夫马上表示愿意帮忙,中央林业部哪有石油工业部这么高的地位,尤其是现在石油价格大涨的情况下。石油对于现代工业来说,只要出产的话,是绝对不会出现卖不出去的情况。
朗布依埃是法国的避暑胜地,尤其是在燥热的七八月份,法国总统经常在这里办公。朗布依埃森林在今年非常热闹,一次性迎来了资本主义强国的首脑,从这种意义上,法国得到了非常大的荣誉,就连包括法国共产党在内的左派政党,也不得不承认这是树立法国威望的一个好机会,作为东道主的法国人,主持召开了这次首脑会议。
福特总统也非常尊重法国,亲自乘坐飞机来到法国,参加了这次首脑会议。当然如果意大利的总理换成另外一个人就更好了,对于兼任意大利共产党总书记的贝林格,福特在心里面就有些芥蒂,尤其是苏联越来越明显的攻势下,如果意大利像希腊学习了,那北约到底是干涉还是不干涉?
借着这次机会,福特总统也和贝林格聊了一会,算是了解一下这位意大利共产党的领袖,实际上意大利的经济比历史上好得多,没有和英法德拉开明显的差距,算是欧洲资本主义强国的代表,但是显然苏联在其中的作用是巨大的,意大利比起英法德,最大的优势就是时不时共产党执政,就和苏联进行互惠互利的贸易。
“总理先生,福特总统和贝林格总理正在谈话,我们是不是要过去?”京特纪尧姆提醒着身边的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这次的会议联邦德国是非常重视的。包括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内,都认为这是一次让美国承认联邦德国地位的机会。
二战已经结束了三十年,德国一分为二,和民主德国分别站在两大阵营的两边。而且最近联邦德国因为扩军,造成的民主德国的不满。更加让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认为,应该让美国人明白,现在西欧国家已经不是当初的一片废墟,整个资本主义国家的权利,也应该重新划分了。
“好,我们过去看看。”让美国承认现在联邦德国的经济地位,就是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这次行程的主要目的,不然资本主义国家互相之间进行竞争,华约那边坐看,迟早会出问题的,总不能一来经济危机就找苏联解决,那还有什么对抗的底气?
几个国家的领袖寒暄过后,便进入到了法国提供的住所中,整个过程京特纪尧姆全部尽收眼底,他还将作为勃兰特的助手,参加整个这次会议。
福特总统也明白,又到了再一次分割利益的时候了,日本和联邦德国的经济强大到了不能只做美国补充的地步。如果美国强行压着两国继续作美国工业的配套体系,让两国停滞不前,这两个发展战败国心里肯定都十分不满。
苏联的盟国全部都是面积不小人口更少的国家,而美国的盟国相反,面积不大人口很多,在七十年代同时期,整个华约都缺人,北约却出现了经济危机,外带百分之十的失业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