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页

叙利亚拼命了,以色列刚刚进入战争状态,美国就已经决定支持以色列,这是必须的,这不单单是因为美国的犹太人势力很大,而且因为阿拉伯能打的国家都是苏联的盟国,而涉及到了埃及、叙利亚和约旦的领土问题,让其他阿拉伯国家都站在了三国的背后,更何况这次又多了一个伊拉克,这个国家是共产党执政,这种情况下,美国只能选择支持以色列。

通过美国侦察卫星的拍摄,梅厄夫人立刻决定把动员出来的预备役投入到北线,顶住叙利亚的进攻,北线防备叙利亚的三个装甲旅和两个步兵师,立刻投入战斗,依托建立的防线和遗留在那里的军事物资作战。

在戈兰高地的战斗被以色列高层列为第一优先。在西奈半岛的作战由于距离以色列本土相当遥远而不会有太大威胁,但戈兰高地一旦陷落叙利亚军便能长驱直入以色列。后备役军人被尽可能的以最快速度分派至戈兰高地,他们一到达兵站据点便直接驾驶分配的坦克开往前线,无须等待其余训练的成员、无须等待安装机关枪于坦克上、也无须等待测定坦克火炮口径的步骤。

“伟大的叙利亚军队,粉碎这些贪婪的以色列人,这场战争必然将是我们取得最后的胜利。”叙利亚总统阿萨德对前线作战的部队进行训话,他是有足够的底气这样说的,目前叙利亚和埃及带着约旦这个弱鸡作战,伊拉克限于不直接接壤,调动军队需要几天的时间,才能集结大军杀过来,其他像是利比亚、苏丹和南也门更是需要一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到达,但阿萨德相信苏联人的判断,只要打下去,最后输的一定是以色列。

以色列想要反败为胜除了用核武器之外,没有其他的办法,以色列的核武器在哪里?上次已经被苏联空军给炸了,所以阿萨德一点也不担心,就算暂时遭到以色列激烈抵抗,只要伊拉克大军集结完毕,堆也堆死以色列人。

开战第一天,以色列和埃及叙利亚联盟采取的对策都是对攻,以色列空军地勤人员二十四小时待命,加班加点保证以色列空军发挥出最大的作战能力。地面上在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两面,以色列和埃及、叙利亚分别进行了两场坦克大战。

在戈兰高地南边的战场,以色列的巴拉克装甲旅没有任何天然的屏障,开始遭受大量的伤亡。装甲旅的指挥官在第二天的战斗中阵亡,留下副指挥官和其他军官指挥各自的坦克激战,叙利亚部队不顾一切的向加利利海推进,这时巴拉克装甲旅已经四分五裂失去了组织功能,残存的坦克和乘员则各自为战。

西奈半岛方面,埃及军离开防空火力阵地展开攻势,当埃军于投入一千辆辆坦克展开第2次大规模进攻时,以军投入八百辆坦克,步、坦、炮协同作战,并使用武装直升机和其他飞机发射“小牛”、“百舌鸟”式空地导弹、“白星眼”式电视制导炸弹等,击毁埃坦克二百辆,迫使埃军当日撤回进攻出发阵地。

但同时,埃及军队的大兵压境给南线以色列军队造成了强大的压力,可坏消息一个接着一个,埃及和叙利亚的突然攻击没有奏效,但还是给以色列造成了巨大的伤亡。见此情况,约旦国王侯赛因宣布约旦参战,五万约旦军队加入战斗。经过两天激烈的交战后,以色列南线军队已经击退了埃及军队的入侵,因为埃及军队距离以色列本土还远,特拉维夫决定,集中力量先打垮叙利亚军队。

约旦王国害怕直接进攻以色列会遭到以色列的反攻,所以把约旦王国的军队交给了阿萨德指挥,放在了北线,这种情况没有逃过以色列的眼睛,但是当以色列军队主力赶到戈兰高地的时候,见到了一个非常陌生的旗帜……

红白黑的三色旗,但中间的白色条框中,则是红色五角星和镰刀锤子。这是伊拉克共产党夺权之后伊拉克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国旗,在伊拉克西部军区的部队经过两天的行进,已经到达叙利亚,帮助叙利亚进行作战。而伊拉克共产党中央主席团在巴格达宣布,这只是先头部队,还会增加部队支持以色列。

此时云集在叙利亚加上叙利亚本土的军队,已经超过四十万人,而埃及这边受到北非国家支持的军队仍然没有到达,一旦到达阿拉伯联军将云集百万军队。

“这个时候,我认为我们应该调动空军,前往突尼斯、苏丹、南也门、利比亚、把这些国家的军队运到开罗,我们不直接提供支援,但是却可以帮助阿拉伯人发挥出来最大的潜力!”中央主席团的会议上,谢洛夫指着这次阿拉伯联盟这边的国家道,“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我们最好是让每一个参战的国家都死不少人,这样这些仇恨以色列的国家,就会更加需要我们支持。”

“现在以色列的情况非常危急,如果加大对阿拉伯方面的帮助,会不会彻底消灭了这个国家?到时候阿拉伯国家就不需要我们了。”中央书记基里连科提出异议,不是很赞同这个决定。

“一个完整而团结的阿拉伯国家,当然是我们的麻烦,但他同样是美国人的大麻烦。现在阿拉伯国家普遍亲苏,美国人不想看到阿拉伯人的胜利,到时候阿拉伯人固然不需要苏联,但更加不需要美国,所以我们支持阿拉伯国家,美国人肯定会阻止。”谢洛夫像是绕口令一样说出自己的想法,虽说比较拗口,但意思还是明白的。